白沙古镇元宵节:非遗文化的盛宴
白沙古镇元宵节:非遗文化的盛宴
2024年2月24日,重庆市江津区白沙古镇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元宵节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上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一同欣赏了这场文化盛宴,人民网、新华网等平台的直播更是吸引了超过800万人次的实时观看。
打铁水:千年古镇的非遗绝技
夜幕降临,白沙古镇的夜空被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点亮。在镇政府广场,伴随着中气十足的吆喝声,传统老手艺人将一勺勺滚烫的铁水抛向高空,用力击打。刹那间,夜空中飞金溅玉,朵朵铁花璀璨绽放,似群星漫天,又似火树银花,美不胜收。
这场打铁水表演是白沙古镇元宵节的重头戏,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这项技艺起源于古代工匠在冶炼时偶然发现的美妙景象,经过世代传承,如今已成为白沙古镇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龙舞巡游: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白天的白沙古镇同样热闹非凡。下午2点10分,精品龙舞展演在镇政府广场拉开序幕。《二龙戏珠》《鲤鱼迎春》《龙腾盛世》等节目轮番上演,龙舞队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龙的翻腾飞舞,现场掌声不断、喝彩声此起彼伏。
随后,由龙舞队、民俗队组成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走上街头。舞龙舞凤、花船蚌壳、军鼓秧歌、莲枪花枪等传统民俗表演接连上阵,从滨江大道到聚福街,从中兴路到滨江路,所到之处,金龙翻腾、人潮涌动、欢呼阵阵,沿线观众纷纷沉浸在这场欢乐盛会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元宵节活动不仅有本地传统的民俗表演,还邀请了四川泸县,重庆铜梁、大足等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表演团参与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演出形式与内容,深化了川渝两地文化艺术交流。
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
白沙古镇始建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凭借长江黄金水道,成为川黔滇驿道上的重要集镇;民国初期,集水运联通之利,得商贾云集之富,成为“川东名镇”;抗战时期,作为重庆的人口疏散地和物质中转站,众多文化精英流寓至此,带来空前的文化繁盛局面,成为抗战大后方和抗战文化四坝之一。
古镇内保留着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拥有全国最高吊脚楼群以及重庆最大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和抗战遗址群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古镇、教育、抗战、名人、民俗、酿酒、影视这七张文化名片。
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近年来,白沙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文旅+非遗”“文旅+影视”“文旅+教育”三大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千年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多元文化资源,打造非遗展演、非遗体验、非遗美食、非遗研学等多个融合项目。
目前,白沙镇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并开创“遗韵新曲·传承白沙”非遗大课堂。同时,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的建设也吸引了35家影视企业入驻,已有160余部影视剧来此选景拍摄。
下一步,白沙镇将围绕“加快把白沙建设成为新兴产业之城、文化创意之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津副中心城市”目标要求,持续抓好文旅资源整合,推进文旅影视产业招商引资,全力打造重庆新古镇名片,不断提升白沙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场元宵节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节庆活动,更是白沙古镇千年文化积淀的集中展现,也是其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样的活动,白沙古镇正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