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调理耳鸣:从理论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调理耳鸣:从理论到实践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454413834_100499
2.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919/c21471-28723254.html
3.
https://www.med.tsinghua.edu.cn/info/1329/4166.htm
4.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expertsDetail?authorID=872648&SiteID=14
5.
https://rs.yiigle.com/CN115398202008/1221908.htm
6.
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2308/t20230817_3224517.html
7.
https://www.gongshu.gov.cn/art/2024/9/27/art_1228920_59082242.html
8.
https://snd-yy.com/hospitalNews/detail/ff80808190b71f840190ba6ac732010f
9.
https://hdpr.shdrc.org/CN/10.12458/HDPR.202407008
10.
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1912/t20191219_1309786.html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异常现象,表现为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主观感受到耳内或颅内的声音。据统计,约有10%的人口曾经历过耳鸣的困扰,其中约1%的人口深受其影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中医认为,耳鸣的产生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心、肾、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01

心与耳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耳有着密切的联系。《圣济总录》记载:“耳者心之寄窍,肾气所通也。”《证治准绳》也提到:“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这些论述都表明,耳鸣的产生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

心主神明,人的听觉依赖于心神的正常功能。如果心神失调,就容易导致耳鸣。此外,心气的充足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听觉功能。心气充足则能滋养耳窍,心气不足则会导致耳窍失养,从而产生耳鸣。

02

肾开窍于耳

中医理论中“肾开窍于耳”的观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耳为脑之宫,故肾精充足则耳聪,肾精亏虚则耳鸣、耳聋。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03

肝火上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导致耳鸣。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容易导致肝火上炎,从而引发耳鸣。

04

脾胃虚弱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引发耳鸣。生冷寒凉、肥甘厚味的饮食习惯,加上起居不规律、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耳窍失养而产生耳鸣。

05

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讲究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 肝肾不足型: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耳内如蝉鸣,伴有腰膝酸软、眼花干涩等症状。治疗上以补肾养肝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 脾胃虚弱型:患者常感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风热侵袭型:起病较急,耳鸣音调较低沉,伴有感冒症状。治疗上以疏风清热为主,可用银翘散加减。
  • 肝火上扰型:耳鸣声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伴有口苦、心烦等症状。治疗上以清肝泻火为主,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痰浊上壅型:病程较长,耳鸣伴有头昏、头沉、胸闷等症状。治疗上以化痰降浊为主,可用二陈汤加减。

2. 外治法

  •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耳鸣症状。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听宫、听会、足三里等。
  • 耳穴埋籽:在耳廓特定穴位埋置药籽,通过持续刺激来治疗耳鸣。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尤其适合慢性耳鸣患者。
  • 运动灸法:将艾条包裹在药布中,对准特定穴位进行按揉运动,通过温热刺激来改善症状。
  • 中药封包:将中药粉与粗盐混合加热后敷于耳周,通过温热之力将药性透入脉络,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3.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06

成功案例

  • 针灸治疗案例:一位77岁的女性患者,耳鸣半年余,经针灸治疗10次后症状消失。治疗方案以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配合谷穴、外关穴。
  • 耳穴埋籽案例:一位长期耳鸣患者,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接受耳穴埋籽治疗,仅两次治疗后症状就显著改善。
07

结语

中医调理耳鸣具有其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同时,如果耳鸣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西医检查和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