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首羁旅乡愁诗词,抒写游子万千相思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首羁旅乡愁诗词,抒写游子万千相思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2444324_121859859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羁旅乡愁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抒发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万千相思情。本文精选六首经典羁旅乡愁诗词,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离愁别绪。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轻轻吹拂过江畔那一片翠绿的小草丛,那里的夜色深沉而宁静,唯有江面上停泊着一艘桅杆高高矗立的孤舟,在月光下显得孤独而寂寥。这艘船仿佛承载了主人无尽的思绪与期盼,静静地守候在浩渺的江边,任由时光在静谧的夜晚悄然流逝。

广阔的原野延伸至天际,满目苍茫,繁星点点犹如从天幕垂落,点缀在大地四周,与天际相接,形成一幅壮丽的星空画卷。与此同时,大江滚滚向前,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映照着皎洁的明月在水波中跳跃、荡漾,宛如一面镜子,倒映出月亮的千变万化,也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回首过往,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他自问,自己的名声究竟是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出色而得以流传于世呢?然而,现实却让他意识到,宦海浮沉,岁月无情,或许到了此刻,因身体的老迈和精力的衰退,正是时候停下为官的脚步,回归平淡的生活。

在这浩瀚的人世间,诗人自觉自己如同一只翱翔在广阔天地间的沙鸥,独自飘摇,无依无靠。这种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其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篇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绘和深沉内敛的情感抒发,流淌出诗人一生奔波劳碌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的沉郁情绪。尤其是末尾的两句,更是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一种无法言表的漂泊之感和无所依托的流浪心境,使得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诗人那份超脱世俗却又无法摆脱尘世羁绊的复杂情感。

引用含义

  1. 天涯游子无所凭依。
  2. 在宏阔的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个人显得无依无靠、凄凉无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即今日我们所熟知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其中,“寒山寺”这一古刹,更是镶嵌在姑苏古城的西部边缘,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故事。

诗作描绘了一幅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深秋夜景画卷。当皎洁的月亮缓缓西沉,天空被染上一层淡淡的墨色,伴随着乌鸦那悠远而略带哀愁的啼鸣声,大地仿佛被一片寒霜轻轻覆盖,营造出一种冷寂而又深远的意境。

此时此刻,诗人独卧于江边的小船上,身畔是随风摇曳的红枫和远处星星点点的渔火,它们在暗夜中闪烁,却无法驱散他内心深处的愁思,使得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直至深夜,万籁俱寂之际,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内,传来了一声声悠扬而深沉的钟声,那穿越时空的音符,穿透了寂静的夜空,清晰地回荡在诗人的船舱之内,更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寥的气息。

整首诗中所精心勾勒的景物——月落、乌啼、寒霜、枫树、渔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无一不蕴含着浓厚的凄清、萧疏与孤寂的情感色彩,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艺术空间。尤为引人入胜的是诗的前两句,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将诗人置身于如此情境中的无尽愁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在面对此种苍凉景色时,内心的那份深深的羁旅之愁和无尽的思索。

引用含义

  1. 对亲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2. 个人的无限愁绪。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灞上”,这一富有诗意的地名,实指今日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那片广袤无垠的灞原。此处曾是古时文人墨客吟咏抒怀之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首描绘秋日情境的诗篇中,诗人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的灞原秋景图:连绵不断的秋风与细雨在此刻悄然止息,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种静谧而略带苍凉的氛围之中。

此时,诗人眼帘中映入的是成群结队的大雁正振翅高飞,它们排成人字或一字,穿越天际,似乎在寻找一个温暖的归宿,这不禁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诗中的第三、四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异乡的树木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扬扬地飘落枯黄的叶子,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离愁别绪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萧瑟感。寒夜降临,诗人独自守在昏黄的油灯旁,那种孤寂之情犹如寒夜里的冷光,穿透人心。

他所在的空旷园林中,滴滴白露凝结于草木之上,晶莹剔透,又平添了几分清冷与哀愁。唯有那不闻世事、修行清苦的野僧,成为他这单门独户的近邻,陪伴他在寂静的夜晚度过漫漫时光。

诗人长久以来寄居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灞上这片郊野便成了他的临时栖身之所。然而,尽管生活困顿,他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腔热血,渴望能够早日步入仕途,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然而,现实的困境与理想的遥远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愈发显得沉重。

这首诗便是诗人以灞上之景为载体,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身处异乡、壮志未酬的凄苦心境,同时也展示了他那份坚韧不屈、矢志追求的精神风貌。

引用含义

  1. 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凄凉。
  2. 对故土的深深眷念。

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务必避免那些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可能引发诸多纷争的闲言碎语。世间诸多的是非恩怨,往往就在这不经意间的口舌之快中悄然滋生,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试想一下,难道一个人只有在剃去三千烦恼丝,正式步入佛门之后,才算是真正的修行者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出世,并不在于身体是否身处红尘之外,而在于心灵是否能够割舍对世俗的执着,做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对于“没有了家就是出家人”这句富含深意的话语,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方面,它流露出一种对家庭温暖与亲情深深的眷恋,即使离家修行,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依然深深烙印在心底;另一方面,这也揭示了一种超越形式束缚的人生智慧,即不论身处何种环境,关键在于内心的澄净与解脱,而非拘泥于是否身披袈裟、居住寺庙这样的外在形式。

再观其诗作,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厚的哲理内涵,尤其是那饱含深情而又豁达洒脱的后两句,不仅寄托了诗人对家庭温馨回忆的深深怀念,更传达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制于外在形式规限,追求内心自由与超脱的人生境界。

引用含义

  1. 失去家的漂泊之感。
  2. 对外在形式的轻视,对实际内涵的重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而苍劲的老树之上,枯萎的藤蔓犹如岁月的印记,紧紧地缠绕其躯干,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这静谧的画面中,一只乌鸦悄然栖息于枝头,它那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寂寥与沧桑。

不远处,一座小巧而精致的石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之上,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低吟浅唱着岁月的歌谣。溪流两侧,稀疏地点缀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祥和的田园画卷。

在这凄冷的秋风中,一位旅人正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孤独地行进在一条荒芜且历史悠久的古道上。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悠长,显得格外落寞。马蹄踏过落叶,发出沙沙声响,与秋风的呼啸交织成一首悲凉的交响曲。

此刻,太阳正缓缓沉向天际,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与火红交织的壮丽景象。夕阳西下,映照在游子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上,他心中满载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知前路的忧虑,那份无法言喻的忧伤如同这渐渐下沉的夕阳,深深地烙印在他漂泊天涯的旅程之中。

作品描画出一幅秋景萧瑟、旅人漂泊的秋思图。词的末两句表达了流浪在外的游子不知将归何处的凄怆情怀。

引用含义
异乡飘零的凄凉处境。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片密布的树林若隐若现,仿佛被一层梦幻般的薄纱轻轻笼罩,那层如织的烟雾缭绕其中,使得原本清晰可辨的树影变得朦胧而富有诗意。

群山苍翠欲滴,一脉相连,那深深浅浅的青绿色调在天际铺陈开来,映衬着无尽的凄清与寂寥,不禁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思念。

随着夜幕的悄然降临,暮色如同一位温婉却坚决的画家,用深沉的色彩逐渐浸染了矗立的高楼。楼中之人面对此情此景,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忧郁与惆怅,他们倚窗独立,凝望着远方,任由思绪随风飘散。

在这座高耸的楼宇玉石台阶之上,有一位孤独的身影长久地伫立着,他的目光紧紧追随那些急于归巢的鸟儿,它们穿越天际,划破寂静,疾速地消失在视线之外。这匆忙的景象似乎在无声地叩问:何处才是我心灵的归宿,哪里才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画面流转至远方,只见一座座长亭接着短亭,彼此相接,宛如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旅途。这一系列的长亭短亭,既是地理空间上的延伸,也是旅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寓意着漫漫归途的艰辛与曲折。

整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旅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强烈的思归之情。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在外漂泊的旅人心底那份期盼早日回归故土、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引用含义

  1. 人漂泊于异乡的思乡之情。
  2. 归乡路途的遥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