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玩手机成瘾?当心心理健康亮红灯!
躺玩手机成瘾?当心心理健康亮红灯!
一项医学研究发现,智能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视力,甚至可能损坏视网膜。在黑暗环境中玩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和疼痛,长期如此甚至可能永久损害视力。
躺玩手机的心理健康隐患
你是否经常在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需要警惕了。研究表明,这种看似平常的习惯可能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一项发表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24.5%,而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存在显著正相关。具体来说,手机依赖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79倍。
为什么躺玩手机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蓝光刺激:让大脑持续兴奋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发出波长约为470nm的蓝光。这种蓝光会活化交感神经系统,当视网膜内的生感光视神经细胞受到8分钟的蓝光刺激后,身体会持续兴奋50分钟到1小时。这意味着如果你在睡前玩手机超过8分钟,大脑就会处于亢奋状态,难以入睡。
蓝光还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褪黑激素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用于控制睡眠和觉醒周期。当夜幕降临时,松果体会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让人感到困倦。而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导致失眠。
社交压力:无形的心理负担
在社交媒体的海洋中,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往往只看到他人精心包装的“高光时刻”,而忽视了生活的全貌。长期如此,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焦虑情绪。
此外,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还会产生一种“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这种心理状态让人总是担心错过重要的电话或信息,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如何摆脱手机依赖?
既然躺玩手机有这么多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调整玩手机的时间:睡前30分钟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可以改为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其他放松活动。
改善环境:如果必须使用手机,应确保环境光线充足,避免手机屏幕与周围环境形成过大对比。
保持正确姿势:使用手机时,应保持手机与视线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或远眺,让眼睛得到休息。
设定规则:可以规定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总时长,或者设定特定时间段内不使用手机。
培养其他兴趣:通过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心理调适: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往往经过精心筛选,不一定反映真实生活。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减少不必要的比较。
手机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但过度依赖手机,尤其是长时间躺在床上玩手机,确实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通过调整使用习惯,我们可以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