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下的血泪史:嘉定三屠
剃发令下的血泪史:嘉定三屠
1645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向江南清军统帅多铎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这道剃发令犹如一声惊雷,瞬间引爆了江南地区的反抗情绪。
在当时的江南重镇嘉定,百姓们对这道侮辱汉人传统习俗的命令表示了坚决的抵制。他们推举当地名士侯峒曾和黄淳耀为领袖,组织乡兵和百姓誓死抵抗。
然而,清军的铁蹄很快踏破了嘉定的宁静。李成栋,这位曾是李自成部下的将领,如今却成为了清朝的刽子手。他率领2000余人的军队,乘船百余艘,从苏州一路杀向嘉定。
第一次屠城发生在七月初四日。这一天,大雨滂沱,守城军民渐渐支撑不住。清军搬来攻城云梯,不久登上城墙,打开东关,纵兵大入。李成栋进入城中,下令屠城。
“兵丁遂得肆其杀掠,家至户到,虽小街僻巷,无不穷搜,甚至乱苇丛棘中,必用枪乱搅,知无人,然后已。”这是当时一位亲历者留下的记载,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
每遇一人,清兵辄呼“蛮子献宝”。被掠者即使献出全部财物,也难逃一死。所杀不可数计,浮胔满河,舟行无下篙处,白膏浮于水面,岔起数分。妇女或被杀害,或被掳掠奸淫,惨状令人发指。
守军指挥官左通政侯峒曾投水自杀,清军将其首级“枭示西门一日,复悬门左旗竿上”,其子侯演、侯洁被杀害。观政黄淳耀和其弟黄渊耀自缢于西林庵,举人张锡眉、秀才龚用圆和其兄龚用广皆投水自杀。
然而,清军的暴行并未就此停止。七月初六日,李成栋率军离开。但仅过了十几天,嘉定再次陷入血海之中。
七月二十三日,明军朱瑛率五十名士兵至嘉定县城,呼籲百姓守城,但無人肯應。之後朱瑛率部出西門,在護國寺給已薙髮者發免死牌,百姓爭相領取。民間傳聞明朝大軍即將到來,鄉兵在葛隆鎮、馬陸鎮等地聚集,遇到薙髮者便殺,無辜而死者不可勝數。嘉定附近民眾更不願薙髮。李成棟派部將徐貞甫等在嘉定境內四處掃蕩。
“嘉定破,每兵一名,勒令䌷衣五領,铜锡器五件。积赀钜万,以剃头为名,日去行劫。割人手,食人心肝,以百计。虽遇亲戚朋友,无所择。里人见之,如罗刹夜叉。”
浦峤率清军抵达县城,遭到民众登城痛骂,回营后向李成栋说嘉定可能复叛,李成栋怒。七月二十四日,李成栋遣范国昌等率兵至葛隆镇,被乡兵击败。七月二十六日五更时分,清军攻入葛隆镇,「居人尚未起,肆行屠戮,流血没踝。」随后又杀掠外岗镇。
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藩反清投明,他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城内百姓都跑到吴军那边,“踊跃听命”。但很快就被镇压了。结果嘉定又遭遇了大屠杀,城内外有两万多人被杀,这就是嘉定第三次大屠杀。
嘉定三屠,死者近十万人。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抗争的悲壮。然而,在这片血泊之中,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侯峒曾,这位曾被百姓爱戴的官员,在城破之际,选择了跳入宣家池,以身殉城。黄淳耀,这位崇祯年间的进士,在城破后与弟弟黄渊耀在西林庵自缢,以死明志。还有无数普通百姓,他们中有壮汉、妇女,甚至还有需要照顾的孩童。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都选择了战斗到底。
嘉定三屠是一段极其惨痛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时的不屈精神。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更应珍惜当下,铭记历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