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商丘古城街区历史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商丘古城街区历史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4870466.html

商丘古城,这座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的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闻名于世。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现状问题、价值分析以及未来的保护和发展规划。


图1:商丘古城全景

一、历史沿革

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二、区位及概况

中山南北街区是商丘古城的南北中轴线,全长1200米,是具有明清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区,是整个名城文化遗存的精华之一。街道两侧名胜古迹众多、官宅府邸毗邻,钱庄、店铺、作坊林立。其著名的有侯恂故居、侯方域故居—壮悔堂、蔡氏四合院、天主教堂、谦茂恒钱庄、德庆恒布庄等。其间的四牌楼、刘隅首、小隅首、大隅首、叶隅首、娄隅首等传统街首名称仍保留着古城风韵。

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山南北街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基础设施差,部分建筑急需修缮等问题。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 中山南北大街交通为人机混合型,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现大部分已出现龟裂、痈包,局部出现下沉等现象。
  2. 人行道硬化标准低,建筑材料不一致,高度不统一。
  3. 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式,排水设施为砖砌箱涵,断面小,常出现堵塞,污水外溢;自来水供水不足,供水管径小。
  4. 一些建筑年久失修,残缺破败,不少店铺经多次改造,已面目全非,现存的居民四合院也是风雨侵蚀,斑驳浚乱。
  5. 电力、电讯线路均为架空式,线路在街道上空交织如网、杂乱无章,景观上与古城风貌不协调,有悖古风。

四、价值分析

  1. 历史价值:中山南北大街是商丘古城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街道两侧名胜古迹众多、官宅府邸毗邻、钱庄、店铺、作坊林立。街区间的小隅首、大隅首等传统街首名称仍保留着古城风韵,充分体现历史发展时期的民俗、民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 文化价值:该街区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格局,大多古建筑保存完好,现已成为商丘古城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是商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

  3. 建筑艺术价值:街道两侧建筑物主要形成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多为双层木结构,屋面、走廊、木栏杆、花格门窗扇、门楼等造型别致,布局典雅。候氏故居中的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木雕形态各异、逼真;蔡氏四合院具有北方独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木雕刻形态逼真,艺术精湛。街区内建筑群大都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五、规划设计

定位与原则

  1. 定位:以旅游文化功能为主,延续商丘地方传统特色风貌,集中反映明清时期商丘古城商贸、生活历史文化场景的街区。

  2. 规划原则

  • 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 保持历史景观的完整性
  • 维护传统功能的连续性

目标

  1. 继承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发掘和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为古文化旅游创造有利环境。
  2. 公共与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保护范围与紫线划定

保护规划范围为中山南北大街两侧的区域(详见图纸),总用地42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9000人。

规划要点

  1. 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及其环境要素进行修缮;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改善,对一般建筑进行保留或整修,店面房屋赋以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
  2. 完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保护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建筑,消除隐患;延续环境风貌。

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三功能,多节点”。“一轴”为中山南北大街历史风貌景观轴;“三功能”为规划保护区内用地主要以旅游、商业、居住三大功能为主,为居民改善生活设施和环境,为旅游创造发展的空间。“多节点”为分布在中轴线上的北城门、壮悔堂、大隅首、南城门等主要景观节点。

布局

沿着中山南北大街,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古城北门、蔡氏故居、候恂故居、壮悔堂、谦茂恒钱庄、小月楼酒楼、德义恒布庄、天主教堂、叶廷桂故居、古城南门等历史建筑物。总用地面积42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3.44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积20.1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9000人。

六、建筑保护与整治

  1. 历史建筑物保护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不改变任何历史意义的遗存,做到修旧如旧。

  • 壮悔堂及侯恂四合院保护:壮悔堂,现存堂楼一座,面阔五间,宽20米,深11米。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灰瓦,四梁八柱,独具特色。过厅五间,宽18米,深9米,因失修使屋面瓦脱落,造成多处漏雨,导致木构件糟朽断裂,木楼板局部糟烂,墙体风化严重。其它房屋均出现墙体酥碱断裂,屋面坍塌,木构件、木门窗糟朽严重。壮悔堂与侯宅建筑群,是豫东明清建筑的代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蔡氏四合院古建筑群保护:蔡氏四合院古建筑群占地40亩,建筑形式为明清民居风格,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规划修缮全部古建筑,恢复原貌。

  • 天主教堂及叶廷桂故居保护:天主教堂始建于1927年,占地25亩,现存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欧式建筑;叶廷桂故居现存四合院两座,房屋近50间,为明代建筑风格。

  1. 一般建筑物整治

沿街具有传统形象的建筑物整治要做到:

  • 仿明清风格,要修建棂子窗,木板门;廊柱为圆型,颜色为红色,墙体以木、青砖为主要材料,屋顶为坡顶,瓦为灰瓦,底层可设披檐,出檐0.9-1.2m。
  • 建筑层数应控制在1-3层,高度不超过10米,主要以二层为主,沿街建筑外轮廓线整体统一,略有起伏。针对高于二层的建筑,应每层之间加披檐,可以打破原有的现代感,从而形成仿古楼阁的形式。
  • 有些门面房如设置金属卷帘门或其它防盗门,可以采用设置在木板门以里的方法。
  • 对于招牌的管理要求位置、尺寸、样式、条幅、色彩统一规划,严格管理。灯笼的使用应避免杂乱,悬挂位置应在门柱或廊柱内侧,悬于枋下。

七、道路交通规划

  1. 保持传统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和空间构成;保持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院落、围墙、建筑结构、构造、建筑色彩、立面、台基、地形、道路铺地等。
  2. 中山南北大街保持原有宽度,主路宽8米,两侧设步行道宽3.5米,总宽度15米,道路总长1200米。与中山南北大街相接的道路保持现状宽度,保护范围内道路总长1100米。
  3. 对中山南北大街的机动车交通实施严格控制,除必要和紧急情况外,原则上机动车不进入保护区,居民自用停车分布在自家院内。旅游停车场设置在城门外,面积1500平方米,停车位32个。

八、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景观的保护与整治以“整体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更新”作为基本的指导方针。针对商丘古城“三位一体”的格局。本次景观保护及整治主要对街巷和院落空间环境、空间节点和公共空间环境进行。

九、旅游发展规划

  1. 发展目标定位:由于商丘古城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境内旅游资源的丰厚,其旅游发展方向应向“古城体验、观光休闲及文化体验”方向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现有文化资源为主导的休闲观光游览带的着力营造;商业购物、住宿接待、民族风俗、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性产品的重点培育。目标定位:集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休闲文化)、民俗、居住、水上娱乐、旅游服务等五大理念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2. 旅游景点及线路规划:推荐旅游景点及游览线路:古城北门(入口)——闹龙街——蔡氏故居——侯恂故居——壮悔堂——谦茂恒钱庄——大有丰货店——德庆恒布庄——

十、总结

商丘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和开发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保护,商丘古城不仅能够保留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更能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兼具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