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人退烧妙招大揭秘:从物理降温到中药方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人退烧妙招大揭秘:从物理降温到中药方剂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21221A06JIL00
2.
https://www.cma.org.cn/art/2022/12/20/art_4584_48756.html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538479
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56819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794051
6.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09/common/content/content_1843850173412651008.html
7.
https://nic.hnust.edu.cn/xzzx/180801q/98457.htm
8.
http://www.gxrkyy.com/departmentLcks/dekksxw/5739.html
9.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2/12/23/art_1228998466_59070988.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BE%E8%A1%80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37907

在古代,没有现代医学的先进设备和药物,古人是如何应对发烧这种常见疾病的呢?答案令人惊喜:他们发展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还有推拿按摩等物理疗法。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医的智慧,也让我们对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01

物理降温:古人的"土办法"

在没有空调和冰袋的古代,人们竟然想出了不少物理降温的方法,这些"土办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道理。

冰敷降温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膻中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将冰块放置于此,不仅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还能刺激穴位,帮助患者苏醒。

通风降温

清代医家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一个案例:一位患者在暑天出现头痛身热、昏睡等症状,医生通过撤幔开窗、放置凉水等方法,让患者感到凉爽,最终用西瓜汁治愈了病情。

酒喷降温

同样是《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一位妇女因厨房高温导致发热,医生误用热药后病情加重。后来通过烧酒喷胸、用新汲水和蜜灌服等方法,患者最终得救。

湿敷降温

清代医家俞震在《古今医案按》中提到:"热证之极,卒未可解者,汲新井水浸青布互熨之为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代的湿敷降温。

凉水浸渍降温

《古今医案按》还记载了葛可久治疗一位伤寒病人的案例。患者因邪入里而发狂奔走,葛可久采用冷水浸渍之法,并配以棉被裹身,使患者出汗退热。

02

推拿疗法:简单的退烧妙招

古代中医还发展出了一套推拿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达到退烧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家庭使用。

清天河水

用左手握住孩子的右手腕偏上一点点的地方,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的右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连推49下或81下。这个方法能很快退烧。

退六腑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沿着孩子左手前臂尺侧(小手指掌侧位),自肘关节推向腕纹尺侧,连推49下或81下。注意次数与刚才推右手臂的次数最好一样。

清肺经

左手握住孩子的任何一只手,让他的手心向上,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纹面从孩子的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推向指尖。也推49或81下。古人管这叫"清肺经"。力度不要太大,如果孩子皮肤太嫩,可以用鸡蛋清薄薄涂一下孩子的手臂再推。

03

药物治疗:经典方剂显神威

在药物治疗方面,古代中医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伤寒论》中的几个经典方剂。

麻黄汤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组成,适用于无汗、高烧、全身疼痛且非常怕冷的情况。这个方剂通过发汗来解除表寒,是治疗外感风寒的经典方剂。

桂枝汤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适用于有汗、怕冷、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发热患者。这个方剂通过调和营卫来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组成,适用于体外怕冷、体内发热、咳嗽咳痰、口渴等症状。这个方剂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清里热,是治疗表里俱热的常用方剂。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桂枝、半夏、细辛组成,适用于咳嗽、咳痰清稀、恶寒发热等症状。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的病症。

除了这些经典方剂,古代中医还发展出了多种药物治疗方法,如釜底抽薪法(通腑泄热)、扬汤止沸法(疏散退热)、热者寒之法(寒凉药物退热)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发烧症状而制定的。

04

诊断与辨证:中医的独到之处

古代中医在治疗发烧时,非常重视诊断和辨证施治。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季节、气候等因素来判断病因和病机,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种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例如,在寒露节气前后,由于天气变化、人群聚集等原因,人们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古代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症状较轻,可能会建议使用推拿疗法;如果症状较重,则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05

古为今用:传统方法的现代价值

这些古代的退烧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例如,物理降温方法与现代医学的物理降温原理不谋而合;推拿疗法简单易学,适合家庭使用;药物治疗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适用范围,必要时还是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古人治疗发烧的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的智慧和经验积累。这些方法不仅在当时挽救了无数生命,也在现代医学中找到了新的应用价值。今天,我们既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