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向“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学习:在波涛中铸就科研丰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向“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学习:在波涛中铸就科研丰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cic.cn/Detail/24/60/5865

在中国水声科学领域,有一位科学家的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我国水声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杨士莪院士。从创建我国第一个水声工程专业,到领导首次南海水声科学考察,再到91岁高龄仍坚守讲台,杨士莪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研报国的最高境界。

一、拓荒者的脚步:学科建设的先行者

1957年,26岁的杨士莪院士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远赴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深造,这也是从清华物理系毕业的他改行研究水声学科的重要节点。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他发现始终有两扇关键技术实验室的大门对外国人紧闭,这反而激发了他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决心。1960年,杨士莪带着满腔热忱回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这一创举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为我国水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士莪院士的努力,使得水声工程专业成为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国家的海洋安全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深海中的探索:学术研究的深耕者

1994年4月,春风拂面,杨士莪院士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率领着一群踌躇满志的科研人员,踏上了中国首次南海水声科学考察的伟大航程。这次考察是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海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的首次尝试。在赤道附近的酷热中,杨士莪院士和队员们忍受着极端的工作环境,在淡水告罄的情况下,将船上飘着一层柴油的压舱水烧开喝下。杨士莪院士与各位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地奋斗,为中国深海探索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次考察为中国收集到了南海典型海域的水声环境和参数,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水声科学领域的地位,也为后续的深海科研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讲台上的坚守:专业教育的引路人

2022年9月,91岁高龄的杨士莪院士依然坚守在讲台上,为00后新生授课,也正是这一年,杨士莪院士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称号。他的声音如同岁月的钟声,回荡在新一代学子的心间。他所主讲的《振动与声基础》课程,是国内水声工程专业最早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他不仅传授着知识的火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点燃了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的热情。从教70余载,是他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最好证明,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选择了投身于水声科学和国防事业。据统计,11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经由他培养,而受教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四、时代的楷模:科技强国的灯塔

杨士莪院士在科研中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态度,成为了后学们学习的榜样。他始终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强调科研人员的人生意义就在于顺应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求。他的科研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努力上,更在于对团队的激励和引导。他常常说:“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这种以国家需求为己任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

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3岁。他的逝世,是中国水声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波涛中铸就科研丰碑,杨士莪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希望我们的后浪,在国家的支持下,为中国海洋事业、水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在杨士莪院士的感召下,向这位“时代楷模”学习,继承和发扬他的科研精神,为我国的水声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水下通信专业委员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