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威海古遗址:比三星堆更早的文明印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威海古遗址:比三星堆更早的文明印记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92994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31568
3.
https://www.sohu.com/a/764371999_121218495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6%98%9F%E5%A0%86%E9%81%97%E5%9D%80/304608
5.
https://www.sohu.com/a/244189878_644538
6.
https://new.qq.com/rain/a/20200312A0JQ3400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6%98%9F%E5%A0%86%E9%81%97%E5%9D%80
8.
https://www.weihai.gov.cn/art/2021/12/19/art_58817_2760709.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D%E5%A4%9C%E7%B8%A3
10.
http://www.jsthinktank.com/wap/zhihuijiangsu/wenhua/202202/t20220223_7431752.shtml
11.
http://www.qijiawenhua.cn/html/2024/xshd_0316/2122.html
12.
https://wlj.weihai.gov.cn/art/2016/1/26/art_13688_720583.html

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震惊世界,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等文物让世人惊叹于古蜀文明的辉煌。然而,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威海地区也隐藏着比三星堆还要古老的文化遗址,它们见证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生活故事。

01

河口遗址:比三星堆更早的文明印记

在威海荣成市的东河口村,有一处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口遗址。1973年,当地村民在整修土地时意外发现了这处遗址,随后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这片土地上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

河口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其中石器包括石斧、石刀、石铲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还有骨针、骨锥等骨器。最引人注目的是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牡蛎壳,这表明先民们不仅在山林中狩猎,还从海洋中获取食物,形成了独特的贝丘文化。

贝丘遗址的形成与威海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7000年前,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威海沿海地区滩涂面积扩大,为海洋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先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形成了以海洋捕捞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这种“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威海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特征。

02

不夜城:春秋时期的璀璨明珠

春秋时期,威海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邑——不夜城。据《齐地记》记载:“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这座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威海境内最古老的城邑。

不夜城不仅是春秋时期莱国的重要城邑,还曾是秦汉时期的县治所在地。秦始皇和汉武帝东巡时,都曾在此驻跸。西汉时,不夜城设不夜县,属东莱郡。王莽时期,不夜县改名为夙夜,甚至可能设立过夙夜郡。东汉初年,不夜县并入昌阳县,结束了其作为县城的历史。

不夜城的命名颇具传奇色彩。有学者认为,"不夜"源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靠近海边,常有夜光现象出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不夜"可能源自古代东夷民族的语言,反映了早期民族文化的交融。

03

昌阳县:秦汉时期的区域中心

秦朝时期,威海地区设立了最早的县治——昌阳县。昌阳故城遗址位于今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因位于昌山之南、昌水之北而得名。据秦封泥"昌阳丞印"记载,秦初时昌阳县已经出现,是威海境内最早的县治,当时属于即墨郡。西汉时,昌阳县属东莱郡。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昌阳县被废除,结束了近500年的县城历史。

昌阳故城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内曾发现房基、窑址、陶井等遗迹,并出土了汉代砖瓦、柱础石、石臼、铜车饰、陶罐、五铢钱等文物。这些发现表明,昌阳县在秦汉时期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04

威海卫:明清时期的海防重镇

时间来到明清时期,威海作为海防重镇的地位日益凸显。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侵扰,明朝在威海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卫城规模虽不大,但因其重要的军事地位,与天津卫、金山卫、镇海卫并称明代四大卫。

威海卫城墙周长六里十八步,高3丈,厚2丈,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建有环翠楼,作为军事瞭望塔。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的古城,见证了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历史变迁。

威海的这些古遗址,从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到春秋时期的古城,再到明清的海防重镇,展现了这片土地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不仅比三星堆遗址更为古老,更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遗址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一窥威海地区从海洋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海防重镇的历史变迁,感受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的智慧与勇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