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阴阳学说,中国最核心的哲学思想之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阴阳学说,中国最核心的哲学思想之一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9458102_161835

导读: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领域,更是中华文化传统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阴阳学说的内涵与外延。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史记》记载:《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阴阳、五行观点最早由《易经》提出,战国时由阴阳家发扬光大。

阴阳家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支之一,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何谓“阴” “阳”?

阴,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

阳,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昜”意为“发散气体”。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炁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易学家们对阴阳概念最好、最完备的阐述。

可见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和气体的“运动”这两个角度定义“阴阳”的,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天地是古人类所知的最大的阴阳实体。从最大的阴阳实体论阴阳性质,有大阴阳囊括所有小阴阳的意思。

阴阳相倚

《童子问易》强调:“乾坤一元,阴阳相倚”,不存在阴阳二元的问题。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

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为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阴阳同一、对立、消长和转化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首先表现为同一的。因为不论是阴还是阳,都是从太极转化而来---即太极生两仪,所以其“体”是相同的,都来源于太极。之所以阴阳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是因为其“用”不同而已;阴阳相互依存,如果没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产生,阴是阳存在的肯定,阳是对阴存在的肯定。所以说阴阳是同一的。

阴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概念。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的哲学含义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变化之道,并且根据自然本源和变化之道推演到生命体以及人类社会的变化之道。

第一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太空、天地的生成和变化。中国古典哲学以及相关宗教都坚定地认为:太空从无极世界产生以后,首先表现为在混沌状态,然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现代物理学研究得到的成果是时空产生以后,基本粒子进一步形成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然后产生物质,物质之间不断地作用和聚合从而形成星体。这种研究成果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特别是阴阳理论的肯定。

第二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阴阳的影响和作用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也是推动事物变化的源动力。

没有了阴阳的作用和影响,或者说这个世界阴阳完全中和,就会回归到零时空的无极世界。利用在人体上,《黄帝内经》中就说:“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第三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生命属于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一个子集,所以说生命的变化规律必然服从自然的变化规律。

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原动力就是阴阳。

阴阳之间的影响和作用而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为生发,阴为消杀。所以组成了四象的“生、长、收、藏”。

第四点

阴阳理论也是用来阐述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因为人类社会是属于自然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同样遵从自然和生命的规律。

也因此,著名的易学大家邵雍就利用四象阐述了中华几千年社会变化规律和过程。

综上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总 结

总之,阴阳首先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粒子,这种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两种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万有包括人类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的充要条件。

中华先圣们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对自然阴阳的观测、总结、归纳、提炼而形成易学,并通过对易学阴阳的发挥应用于医学、军事学、哲学和预测学等居多领域。为我们后学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