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催花牡丹热销全国,产业迎来新高峰
菏泽催花牡丹热销全国,产业迎来新高峰
2025年春节期间,菏泽催花牡丹再次在全国年宵花市场掀起热潮。据统计,今年菏泽约有60万盆催花牡丹销往全国各地,每盆牡丹售价从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累计销售额过1亿元。这一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展现了菏泽牡丹的市场影响力,更折射出这座“中国牡丹之都”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卓越成就。
创新技术:让牡丹“花随人意四季开”
在菏泽市牡丹区百年牡丹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盆盆牡丹花正茁壮成长,略带红晕的花苞饱满挺立。基地负责人李海中介绍,通过反季节催花技术,他们已经实现了牡丹的全年开花。“过去,牡丹一年只在谷雨时节开放一次。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让牡丹在任何时间都能绽放。”李海中说。
这项创新技术不仅让菏泽牡丹的身价倍增,更为花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菏泽催花牡丹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0%左右。同时,牡丹区还支持鼓励花农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让牡丹“云销”各地。目前,牡丹区有线上经营商户1.2万余家,网上销量占到70%以上。
衍生品开发:从“一朵花”到全产业链
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负责人张防展示了各种以牡丹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牡丹浑身都是宝。”张防介绍,“它的根是中药材‘曹丹’,作为一剂中药入药六味地黄丸;牡丹籽能压榨牡丹籽油,可加工成食品、化妆品;牡丹花蕊可以做花蕊茶,牡丹鲜花做鲜花茶,牡丹的茎、叶可以提取黄酮以及牡丹酚等,用途非常广……”
目前,菏泽已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牡丹深加工产品,包括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等,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牡丹的利用价值,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菏泽牡丹产业年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逾1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0万人以上。
文化传承:让牡丹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牡丹区吴店镇鹁鸽堂村的“曹州刻瓷”非遗工坊,用白瓷、青瓷、骨瓷等瓷盘雕刻的牡丹花卉作品琳琅满目。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介绍,这种技艺以瓷为“纸”,以刀作“笔”,在陶瓷上雕刻牡丹图案并涂色,是一种结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门艺术的传统手工艺。
近年来,菏泽着力实施牡丹文化品牌塑成工程,发展培育牡丹文创产业。目前,全区已培育建成文创规模企业10余家、“文创微工厂”370余个,年产值过10亿元,带动3万余名村民就业家门口,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菏泽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投资6亿元建设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菏泽分中心,不断拓宽花卉交易渠道。同时,依托牡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引进院士工作站、牡丹研究院等科技研发平台26个,已完成科研成果80余项。
如今的菏泽牡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观赏价值,而是发展成为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这朵“富贵花”,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