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发现:油烟3天致肺肠炎症,长期暴露破坏肠道菌群
复旦大学新发现:油烟3天致肺肠炎症,长期暴露破坏肠道菌群
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揭示:厨房油烟不仅会引发肺炎,还会导致肠道炎症。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烹饪油烟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研究发现:油烟3天内可致肺肠炎症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小鼠实验首次揭示了烹饪油烟(COFs)对肺部和肠道健康的双重威胁。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吸入烹饪油烟后,肺部和肠道的炎症标志物IL-6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肺部IL-6水平在第3天达到峰值,而肠道IFN-γ水平也在第3天显著上升。这表明肺炎几乎在油烟暴露初期就会出现,而肠道炎症则在3天后显现。
科学解析:油烟如何伤害人体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油烟中的有机成分对小鼠肺部和肠道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于油烟1-3天的小鼠肺组织中分别出现了142、58和88个新的有机分子,而肠道组织中则出现了411、438和447个新型有机分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机分子在肺部和肠道中的分布不同,说明油烟颗粒在3天内尚未到达肠道,但已引发肠道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油烟暴露的“晴雨表”
研究还发现,油烟暴露对肠道菌群产生了显著影响。在细菌属水平上,暴露7天的小鼠肠道菌群破坏最为严重,其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有益菌则显著减少。有趣的是,小鼠会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色氨酸代谢来应对油烟胁迫,试图缓解炎症症状。
油烟产生原理与健康危害
厨房油烟主要由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下发生热氧化分解产生。当锅内温度达到180℃左右时,油脂开始冒烟并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包括醛、酮、烃等。这些物质不仅会刺激呼吸道,还含有超过2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环芳烃等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
如何减少油烟危害
- 控制油温:避免油温超过200℃,可在油面刚冒烟时立即下菜
- 选择优质油:使用精炼油或高烟点植物油(如橄榄油),减少油烟产生
- 降低火力:适当调小火力,防止过热
- 保持食材干燥:去除食材表面多余水分再烹饪
- 定期清洁铁锅:清除油垢,避免其分解产生额外油烟
复旦大学的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厨房油烟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通过调整烹饪方式和选用合适的油脂,可以有效减少油烟的产生,保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