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开区跃居全国第14!东北第一!
沈阳经开区跃居全国第14!东北第一!
从东北第一到全国第14:沈阳经开区的跨越发展
近日,商务部发布2023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沈阳经开区)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14位,相较上一年度前进18个位次,位列东北地区第1位。这一成绩标志着沈阳经开区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试验田以及创新转型驱动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5年发展历程: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沈阳经开区成立于1988年6月,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5年的发展,沈阳经开区已从最初的“追赶者”变成如今的“领跑者”。
目前,沈阳经开区规划面积444平方公里,区内聚集了33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85家世界500强企业,600余家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经济贡献度达到70%。2023年,沈阳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5名。
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沈阳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在体制机制、产业生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沈阳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体制,组建三个国有全资平台公司,探索市场化园区建设、开发运行、招商引资、选人用人发展新模式。通过PPP、片区综合开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近200亿元,实施基础及公共设施PPP项目210个。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沈阳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区内拥有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知名企业,同时培育出东北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沈阳微控。2023年,全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超40%,瞪羚企业数量增长超25%,入围省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数量占全省比重18.2%。
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沈阳经开区打造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这一重要平台,累计引入贺利氏、采埃孚、安川电机等外资企业6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达到85家,德资及欧盟企业占比达36%。园区还着力打造国际标准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谋划布局西峡湾•国际城核心板块,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生活配套,成为外籍员工的“第二故乡”。
未来展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沈阳经开区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园区将围绕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目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助力园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沈阳经开区将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助力园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
沈阳经开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全有能力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为东北地区首个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的园区,沈阳经开区不仅为东北振兴树立了标杆,更为中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