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笔下的杭州初雪:古今对比中的诗意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杭州初雪:古今对比中的诗意传承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75832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8%E4%B8%91%E6%98%A5%E5%88%86%E5%90%8E%E9%9B%AA/6400868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692022731230315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517951415556823
5.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21A04ZPT00
6.
https://c.m.163.com/news/a/HQJ2FNPE0553DEVX.html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AA%E5%A0%82%E8%AE%B0/3205529
8.
https://www.mj.org.cn/hkxy/jpwz/202106/t20210601_240060.htm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4/22/85033340_1141995616.shtml
10.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e147dac2f82e.aspx
11.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wghz/content/2019-02/26/content_7152650.htm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D%E5%B7%9E%E5%9C%B0%E7%90%86

2025年2月的杭州,一场久违的初雪让整座城市银装素裹,美不胜收。站在断桥上远眺,西湖被白雪覆盖,湖面波光粼粼,远处的保俶塔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这样的美景,不禁让人想起北宋文学家苏轼笔下的杭州雪景。

苏轼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他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至熙宁七年(1074)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1089)至元佑六年(1091)任知州。在这期间,他不仅主持了多项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赞美杭州的诗词,其中描写雪景的作品尤为动人。

熙宁六年(1073)春分后的一场大雪,让苏轼写下了著名的《癸丑春分后雪》:

01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这首诗描绘了春分后杭州的雪景,苏轼用“半开桃李不胜威”形容雪的威力,用“漫天柳絮飞”比喻雪花飘落的景象。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暗含了对政局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在杭州期间的心境。

苏轼描写雪景的诗作,往往不局限于表面的景物描写,而是通过雪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雪诗八首》中,他通过“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描绘雪夜的静谧,通过“姑射群仙邂逅逢”比喻雪的洁白无瑕,通过“寒松瘦竹元清劲”寓言人生的坚韧不拔。

对比苏轼时期的杭州雪景,现代杭州的雪景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如今的杭州,高楼大厦与古朴园林交相辉映,雪后的城市呈现出独特的韵味。西湖边的苏堤、白堤被白雪覆盖,断桥残雪更显诗意;钱塘江畔的现代建筑在雪中显得格外宁静;城市的街道上,行人撑着伞漫步在雪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杭州的雪景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见证了杭州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承载了苏轼等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了现代杭州人共同的记忆。正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晴天还是雪天,杭州的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苏轼离开杭州已有近千年,但他笔下的雪景依然鲜活。每当杭州迎来初雪,人们总会想起这位文学巨匠,想起他为杭州留下的不朽诗篇。苏轼与杭州,早已融为一体,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