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历史伤痛的回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历史伤痛的回响

引用
腾讯
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4A05NZ30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8%89%E5%AE%9A%E4%B8%89%E5%B1%A0/614851
3.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0962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AC%E5%B7%9E%E5%8D%81%E6%97%A5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5%AE%9A%E4%B8%89%E5%B1%A0
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F%9A%E5%B7%9E%E5%8D%81%E6%97%A5

1645年,清军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施了两场震惊历史的大屠杀——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两场屠杀不仅展现了清军的残暴,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反抗精神。

01

扬州十日:五天的血腥屠杀

1645年四月,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城。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组织军民进行殊死抵抗,但最终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下,扬州城于四月廿五日(5月20日)被攻破。史可法被俘后壮烈就义,多铎恼羞成怒下令屠城。

根据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进城后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大肆屠杀。书中描述了令人发指的场景:“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关于遇害人数,存在不同的说法。《扬州十日记》记载为80万人,而史学家张德芳根据当时的人口统计,认为最大数量至多应该是20万—30万人。尽管具体数字存在争议,但这场屠杀的惨烈程度毋庸置疑。

02

嘉定三屠:三次血腥的镇压

嘉定三屠发生在1645年六月至七月间,清军在李成栋的带领下,对嘉定居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屠杀。

第一次屠城发生在七月初四日。清军搬来攻城云梯,不久登上城墙,打开东关,纵兵大入。当日辰时,李成栋进入城中,下令屠城。据《嘉定乙酉纪事》记载:“所杀不可数计,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狼藉路旁,弥望皆是。”

第二次屠城发生在七月二十六日。清军攻入葛隆镇,“居人尚未起,肆行屠戮,流血没踝。”

第三次屠城发生在七月二十七日。浦嶂率清军占领嘉定,对留发者进行处决,并大肆劫掠。

三次屠杀共造成约两万多人死亡,嘉定的反清运动基本被平息。

03

对比分析:两场屠杀的异同

两场屠杀虽然都发生在1645年,但存在一些差异:

  1. 时间持续:扬州十日持续五天,而嘉定三屠分为三次,每次间隔数日
  2. 屠杀规模:扬州十日的屠杀规模更大,遇害人数更多
  3. 抵抗情况:扬州有史可法组织的正规军抵抗,而嘉定主要是民众自发组织的抵抗
  4. 历史影响:扬州十日因《扬州十日记》的记载而广为人知,嘉定三屠则通过《嘉定乙酉纪事》等文献流传
04

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清朝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施的两场大规模屠杀,它们不仅展现了清军的残暴,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反抗精神。这两场屠杀成为明末清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民族意识的觉醒:两场屠杀激发了汉人的民族意识,成为后来反清复明运动的重要背景
  2. 历史记忆的传承:通过《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等文献,这些历史事件得以流传,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3. 对和平的启示:这些惨痛的历史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过去的伤痛,更要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