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新动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最新发展
长三角铁路新动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最新发展
2024年,长三角铁路建设迎来新的里程碑。根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消息,今年长三角铁路基建投资将超过14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巨额投资将用于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络的升级和优化。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在众多建设项目中,沪苏湖铁路、宣绩高铁、池黄高铁等7个项目计划于今年开通运营。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的铁路网络布局,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
沪苏湖铁路全长163.8公里,途经上海虹桥、苏州南、湖州东等8个车站,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该线路的建成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宣绩高铁连接安徽宣城市区与绩溪县,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建成运营。这条线路的开通将为皖南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联系。
池黄高铁途经池州市的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的黄山区、黟县等多个区县,预计将于3月完成联调联试。该线路的建成将为皖南地区的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新的支撑。
此外,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宁芜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的铁路网络布局,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
运营数据彰显发展成效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网的运营数据持续向好。2023年,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突破8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超一成,创历史新高。春运期间,长三角铁路40天预计发送旅客89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2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春节8天假期,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17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在215万人次以上,相比2019年同期增幅超过六成。2月25日(正月十六),春运第三十一天,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276.7万人次,创春运单日客发量新高。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43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拥有25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铁路营业里程逾143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织线成网、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长三角铁路版图,让长三角“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变为现实,“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未来规划展望
根据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基本建成。届时,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接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上海局集团公司管内段将全部贯通,支线网络微循环更加畅通。
长三角铁路将朝着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目标前进,即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四网融合,内畅外通”。长三角的铁路将达到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
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对外构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为枢纽节点,以“三纵三横”干线通道为主骨架,面向北、西、西南3个方向的放射状铁路网络,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
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
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
改革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上海国资国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上海国资国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长三角铁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上海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海国资国企科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这将为长三角铁路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未来,长三角地区的铁路网络将更加完善,交通出行将更加便捷,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将迈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