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易高发的4种慢性疾病,三招让您了解防治要点!
夏季易高发的4种慢性疾病,三招让您了解防治要点!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夏天已经到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对于有基础慢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高龄老人。这些人群由于身体生理调节能力差,再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如果不多加防范,极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
那么,高温天气下,有哪些疾病的老年人会受到影响呢?夏季又该如何预防病情加重呢?
高血压
随着气温的升高,有些高血压患者出现了“不药而愈”情况,血压不但不高了,甚至还出现了低血压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血管会“热胀冷缩”,高温天气下,血管扩张,血流对血管的压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尤其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血管自我调整能力下降,夏季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另一部分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群则相反,血压不降反升。夏季白天气温高、时间长,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容易致使血压升高。另外室外的高温与空调房的低温“一热一冷”交替,血管骤然收缩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夏季血糖也会发生波动,这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夏季白天时间较长,不少人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晚餐时间延迟,并增加水果的摄入和减少主食,也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心脏病
夏季天气热,出汗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扰乱心脏的正常工作,易诱发心脏病。反之,如果一次性喝水过多过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负担,对原本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来说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功能衰竭。
脑卒中
夏季高温天气下许多人在室内开空调避暑。如果刚从炎热的户外回来,便对着空调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紊乱——体表血管迅速大幅收缩,回心血流突然增加导致血压波动急剧而诱发脑血管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诱发脑梗死。
慢病患者夏季如何应对?
适时起居,调畅情志
夏季要保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最晚在11点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需空调降温,要调至合适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和直吹,可定时关闭,避免睡着后着凉。
保持心情舒畅,做到神清气和,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冥想、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压力,调整情绪,以免强烈的情绪波动而造成血压升高、心脏病加重。
科学饮水,合理饮食
夏季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在运动后出汗过多,还需适当的补充淡盐水,防止脱水。避免一次性喝水过量及过快,尤其对于有心脏病的老人来说,最好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00-300ml,切勿一次喝水过多。
避免饮用冷饮和含糖饮料,可以适量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高血压患者应限盐,但不宜过度限盐,尤其是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同时要增加摄入含钾、钙丰富的新鲜果蔬。要保持饮食规律,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