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诗词中的红色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诗词中的红色记忆

引用
中国军网
9
来源
1.
http://www.81.cn/js_208592/jdt_208593/16256794.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6%B1%9F%E6%9C%88%C2%B7%E4%BA%95%E5%86%88%E5%B1%B1/596225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6%B4%8B%E7%95%8C%E7%BA%AA%E5%BF%B5%E7%A2%91/3474148
4.
https://www.sizhengwang.cn/a/jgsjs_gmjsxgs/210406/826623.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B1%9F%E6%9C%88%C2%B7%E4%BA%95%E5%86%88%E5%B1%B1
6.
https://www.celaj.gov.cn/siteteaching/info_itemid_71443.html
7.
http://www.zhanywang.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02&id=9299
8.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04d81b973e59.aspx
9.
https://m.krzzjn.com/show-1035-63202.html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在1928年9月,为庆祝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战斗的壮烈场面,更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革命精神。

01

战斗背景

1928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湘赣两省敌军调集重兵,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二次“会剿”。此时,红军主力正在湘南,根据地内兵力空虚,仅剩一个营的兵力。面对敌军四个团的进攻,红军和当地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依托黄洋界险要的地势,构筑了五道防线:竹钉阵、篱笆障碍、滚木雷石、壕沟和射击掩体。

02

战斗经过

8月30日,战斗打响。红军战士和群众凭借险要地形,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关键时刻,红军将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虽然前两发炮弹没有命中目标,但第三发炮弹准确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这一击极大地震慑了敌军,他们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返回井冈山,于是仓皇撤退。

03

毛泽东诗词与历史的共鸣

毛泽东在回师井冈山途中得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欣然命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词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正是对这场战斗最生动的描写。这首词不仅是对胜利的赞颂,更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礼赞。

04

遗址与纪念

如今的黄洋界,依然保留着当年的红军营房旧址。1965年,这里修建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上刻有朱德的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77年增建的横碑上,刻着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全文。

05

历史意义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更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勇气,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站在黄洋界上,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毛泽东的诗词,将永远镌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