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诗词里的革命故事:黄洋界保卫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诗词里的革命故事:黄洋界保卫战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6%B4%8B%E7%95%8C%E4%BF%9D%E5%8D%AB%E6%88%98/692413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6%B1%9F%E6%9C%88%C2%B7%E4%BA%95%E5%86%88%E5%B1%B1/5962254
3.
https://www.sizhengwang.cn/a/jgsjs_gmjsxgs/210406/826623.shtml
4.
https://www.celaj.gov.cn/studentforum/info_itemid_87626.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B1%9F%E6%9C%88%C2%B7%E4%BA%95%E5%86%88%E5%B1%B1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5%E5%86%88%E5%B1%B1%E9%9D%A9%E5%91%BD%E6%A0%B9%E6%8D%AE%E5%9C%B0
7.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04d81b973e59.aspx
8.
https://www.gjbmj.gov.cn/n1/2019/1011/c430154-31394571.html
9.
https://www.gov.cn/jrzg/2013-12/26/content_2555255.htm

1928年8月30日,井冈山上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战斗正在上演。在黄洋界哨口,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成功击退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这场战斗不仅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更为毛泽东创作《西江月·井冈山》提供了历史背景。

01

以少胜多的奇迹: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重要哨口,海拔1343米,地势险要,是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1928年8月,红军主力出击湘南,湘赣敌军趁机发动第二次“会剿”,企图一举荡平井冈山。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不足一个营,面对敌军四个团近5000人的进攻,形势异常严峻。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与当地群众共同修建了五道防线:竹钉阵、篱笆障碍、滚木雷石、壕沟和射击掩体。这些工事有效地限制了敌军的进攻路线,使其无法全力展开兵力。

8月30日,战斗打响。红军凭借险要地势和精心布置的防线,连续打退敌军多次进攻。下午,敌军集中全部炮火发起猛攻,红军将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抬上黄洋界。虽然前两发炮弹都是哑弹,但最后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敌军指挥部,造成敌军混乱。红军趁机发起冲锋,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返回,仓皇逃遁。

02

诗词中的革命豪情:《西江月·井冈山》

得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在回师井冈山的途中,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战斗的场景:山下敌军旌旗招展,山头红军鼓角齐鸣,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却岿然不动。最后以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宣告敌军在夜色中仓皇逃遁。

03

革命精神的永恒传承

《西江月·井冈山》不仅是对黄洋界保卫战的记录,更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独特的革命精神。诗词中展现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依靠群众的革命理念,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精神遗产。

这场战斗和这首诗词,共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展现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风采。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打破敌军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而《西江月·井冈山》则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精神丰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