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汶口古文化遗址:揭秘新石器时代的建筑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汶口古文化遗址:揭秘新石器时代的建筑奇迹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wapbaike.baidu.com/view/120834.htm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OCBO8L0552O76Q.html
3.
https://www.sohu.com/a/480615787_121124392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6d225a7bf221e7efa1d6594e9d3dd49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142332931233874
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96874.html?mobile=1
7.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7f93dd6a19dfad7aa3eaf00
8.
https://yangbo.cctv.com/2024/06/11/ARTI52TBx56lIeynxqH27acj240611.shtml
9.
https://hn.cri.cn/20240820/ae624b12-69f3-3fe8-d095-8e2c52745157.html
10.
https://www.taian.gov.cn/art/2011/4/2/art_46700_4064087.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1%B6%E5%8F%A3%E6%96%87%E5%8C%96
12.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3/11/24/art_68375_10332343.html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距今约6100-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自1959年首次发现以来,遗址内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用具,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建筑技术和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01

建筑遗迹特征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遗迹主要包括房址、墓葬和陶窑等。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房址特征:发现7座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房址,均为方形地面建筑。这些房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居住方式提供了重要线索。房址的布局和结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生活状态。

02

建筑技术发展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技术展现了从半地穴式到地面式建筑的演变过程。早期的建筑多为半地穴式,即在地面上挖坑,以坑壁作为房屋的部分或全部墙壁。这种建筑形式在仰韶文化早期阶段较为常见,房屋建筑技术中的柱洞分布还未成定制、随意性较大。

到了仰韶文化中期,房屋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但灶坑的位置明显前移,房址前部出现较长的烟道且多与门道相连,这种技术应是在实际生活中因经常发生排烟不畅而进行技术改造的产物。

仰韶文化晚期的庙子沟文化,房屋建筑平面形状仍以长方形为主,穴壁和居住面流行抹草拌泥且大多经过火烧烤。这一时期房屋最大的变化是一是反映在灶坑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较早阶段承袭仰韶中期文化的特点,房址多为单灶,灶坑位置居中,但早期灶坑前部较长的烟道不存,说明这一时期已解决了从房顶排烟的问题,不需要通过灶的烟道将烟通过门道排出去;中期阶段逐渐出现了双灶、三灶的现象,除少部分双灶紧紧相连外大多灶间存一定间距,而存三灶者最后的灶多贴近房屋后壁。

墙壁和居住面的加工技术也日益精细。兴隆洼文化时期抹泥、烧烤技术虽已存在但运用不甚广泛。至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时期,对于房屋墙壁和居住面的二次加工与整饰手法与兴隆洼文化相近,但赵宝沟文化却沿袭兴隆洼文化对居住面加工方式的基础上,将其用于构建居住面阶梯状功能区划分之上。

建筑材料方面,小河西文化至小河沿文化期间的半地穴式房屋建筑,木料主要用以搭建墙壁或顶部,石块则主要用于灶坑的构建;考古发掘材料表明,石块或大型石质材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首先被用于红山文化之中,但一般不用于普通居址中而是在修建诸如祭坛、女神庙和塚等大型祭祀性建筑或墓葬时较为常见。

03

居住方式与社会结构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遗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居住方式和组织结构。房址的布局和结构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进入初期文明时代,形成家族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墓葬的随葬品数量和质量也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据统计,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没有任何随葬品的占了1/3,而随葬品50件以上者却不到1%。这种贫富分化的现象在中晚期阶段更为明显,以墓群为代表的家族之间的贫富分化更为显著。

04

研究价值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遗迹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建筑技术和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遗迹和文物遗存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进入初期文明时代,形成家族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这种文明发展的程度在当时是相当高的,为后来的龙山文化和夏商周文明奠定了基础。

大汶口遗址的建筑遗迹和文物遗存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研究这些遗迹和遗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