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力活”到“思政课”:高校军训的创新与突破
从“体力活”到“思政课”:高校军训的创新与突破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军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队列训练和体能锻炼,而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军训不仅是军事技能的训练,更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各地高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创新军训模式,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军训全过程,打造出一堂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政策引领:军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然选择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学生军训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政策文件为军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文件强调,军训不仅是军事技能的训练,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军事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军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的实践案例。
中国石油大学:红色精神引领军训新风尚
中国石油大学在2022年的军训中,充分运用军训教育契机,着重加强军训这堂“大思政课”的育人内涵。学校邀请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沂蒙精神讲解员李聪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同时,学校还邀请海军陆战队退伍侦察兵、北京大学辅导员宋玺线上分享青年人的“大志向”“大情怀”,激励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建设。
淄博职业学院:打造“军味”十足的思政课堂
淄博职业学院在军训中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学校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红色沂蒙”艺术展演,诠释沂蒙精神;组织红歌拉练,提振军训师生士气;参观人防体验馆,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此外,学校还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实现8000余名新生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德州学院:法制教育为军训注入新内涵
德州学院在军训期间同步开展法制教育,邀请德州市晶华北路派出所指导员王坤雪警官为新生做法制安全教育报告。学校还组织学生集中收看法制教育影片,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将消防知识讲座及消防安全演练列入军训科目,从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融合效果:从“要我训”到“我要训”的转变
军训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军训的单一模式,更激发了学生参与军训的积极性。通过各类思政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军训中不仅学会了队列动作和军事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内涵。
例如,在中国石油大学的军训歌咏比赛中,学生们用《我的祖国》《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等歌曲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在淄博职业学院,通过分级军事训练和军事技能展示,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德州学院,法制教育的融入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军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军训的教育价值,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军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形式将更加多样,效果将更加显著。
可以预见,未来的军训将不仅仅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场,更将成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熔炉。通过军训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学生们将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锤炼意志,在丰富的思政活动中涵养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