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机制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安全防线守护学生成长
江苏创新机制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安全防线守护学生成长
在校园安全领域,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的《江苏校园安全报告》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该节目通过专题知识、案例分析等形式,为全省师生和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校园安全指导。
在校园欺凌预防方面,江苏更是创新性地建立了校园欺凌预警干预机制。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机制通过整合教育、公安部门资源,实现了校园欺凌事件的早期预警、事中处置及事后干预。学校需要定期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预防欺凌专题培训,一旦发现欺凌事件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教育部门还联合公安机关建设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预测预警。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唐顗在《江苏校园安全报告》的“安全公开课”中指出,很多校园欺凌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清楚其行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因此,法治教育成为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一环。唐顗通过动画、电影等生动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们普及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铜山法院发布的校园安全典型案例也揭示了校园欺凌的多种表现形式。在一起案例中,高一学生王某因早恋纠纷,对同学李某实施暴力,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另一案例中,初三学生刘某受他人唆使,对初一学生王某进行殴打,导致王某手部骨折,刘某的法定代理人被判决赔偿4万余元。
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也明确了各方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有责任建立学生欺凌防控机制,及时制止并处理此类行为。同时,《刑法》第十七条也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但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若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且情节恶劣,需承担刑事责任。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江苏还建立了专门教育体系。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如果其父母或监护人无力管教,可以向教育部门申请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此外,江苏还完善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明确未成年人接受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的记录,以及被行政处罚、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不起诉的记录都需封存。
通过这些创新机制和具体措施,江苏在校园欺凌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预警干预机制建立以来,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江苏校园安全报告》节目也因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江苏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开展法治教育、完善专门教育体系等多维度措施,为校园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这些经验不仅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也为全国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