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眼中的“文妙”:《水浒传》评点的艺术价值
金圣叹眼中的“文妙”:《水浒传》评点的艺术价值
金圣叹,这位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评点风格和深邃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文妙”概念,不仅揭示了《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更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文妙”: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利器
金圣叹的“文妙”概念,是对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最高评价。他认为,《水浒传》之所以能与《史记》媲美,正是因为它在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上达到了“文妙”的境界。金圣叹曾说:“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金圣叹眼中的“文妙”:以人物塑造为例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多次用“妙”字来表达他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赞赏。例如,在评价鲁智深时,金圣叹写道:“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这种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和生动描写,正是金圣叹所推崇的“文妙”之处。
梁山好汉的五级评价体系
金圣叹将梁山108将分为五个等级:上上、上中、中上、中下、下下。其中,“上上”等级包括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九人,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性格鲜明,深得民心。“上中”等级则有卢俊义、秦明等人,他们虽有能力,但因性格或际遇而未能达到更高层次。“中上”等级人数最多,包括公孙胜、燕青等,他们各有才能,但在梁山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中下”等级的代表是杨雄和戴宗,能力较为单一。“下下”等级仅有宋江和时迁两人,金圣叹认为宋江虚伪奸诈,时迁则属于“九流”中的下九流。
金圣叹评点的影响与争议
金圣叹的评点对后世影响深远。脂砚斋在批点《红楼梦》时,就模仿了金圣叹的方法,使用了“烘云托月”、“横云断岭”等评点术语。然而,金圣叹的评点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他对《水浒传》的腰斩处理过于武断,也有人质疑他对某些人物的评价过于主观。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圣叹的评点极大地推动了通俗文学地位的提升,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
金圣叹的“文妙”概念,不仅是对《水浒传》艺术价值的精辟总结,更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金圣叹的评点,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感受其跨越时空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