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护摩仪式的艺术元素揭秘
法门寺护摩仪式的艺术元素揭秘
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地宫的重新发现震惊了世界。在这座千年古寺的地宫中,不仅发现了佛祖指骨舍利,还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与密教护摩仪式相关的艺术珍品。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唐代工艺的精湛,更揭示了密教文化在当时的繁荣发展。
地宫文物的整体布局
法门寺地宫的文物布局严格遵循密教仪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护摩曼荼罗坛场。整个地宫分为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密龛五部分,每部分都精心布置了各类文物。其中,后室以八重宝函内的第一枚舍利为核心,周围按一定顺序放置了各种供养道具,包括金银器、玳瑁开元通宝、秘色瓷、琉璃器、天王像、金毛狮子、古铜钱及大量丝绸。
护摩仪式中的法器艺术
地宫后室的法器主要包括:
锡杖:有银金花迎真身双轮十二环锡杖和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两种。锡杖原为佛教徒乞食时驱虫所用,后来成为密教法事中的重要道具,象征佛法的威严。密教法会中常有锡杖咒语和印契,用于克除各种精神和物质上的障碍。
钵盂:用于密教法事中表示能解除饥馁等诸苦。钵盂不仅是食器,更承载着利乐众生的宗教寓意。
如意:有素面云头银如意和鎏金云头银如意两种,原为僧人挠痒之具,后演变为密教法会中的法器,象征去除邪恶。
法螺:原为寺院生活用具,也用于佛事仪式中,密教法会中亦用法螺,其用途亦仿佛军号,用于调集佛教世界之众。
供养器的艺术价值
地宫中的供养器体现了密教六大供养的理念,即阏伽水、涂香、时花、焚香、饮食、灯明。这些供养物几乎都用金银打制,展现了皇家寺院的奢华与庄严。
阏伽水:由各种香料调和而成的香水,用于密教仪式中的清净供养。地宫中的阏伽器包括银水碗、鎏金三钴杵银阏伽瓶等。
涂香:用四种香料细沫涂擦坛场四周,象征清净。地宫中保存了四尊香山——檀香山、沉香山、丁香山、乳香山,不少道具内还有香料残渣。
时花:刚采的鲜花,象征生命的活力。地宫中有银芙蕖等花器。
焚香:各种熏炉、香囊,如五足朵带卧龟银熏炉、素面银熏炉、双蜂纹银香囊等,用于熏香仪式。
饮食:包括波罗子、银碟子、鎏金银羹碗子等,体现了密教中饮食供养的重要性。这些器物不仅用于实际供奉,也象征着对众生的滋养。
灯明:虽然地宫物帐碑没有明确记载“香灯”或“银灯”,但不少器物上有火烧痕迹,表明灯明在仪式中不可或缺。
艺术元素的宗教意义
这些艺术元素不仅仅是装饰或供奉用品,更凝结了密教的宗教理念。例如,锡杖的环数和形制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六大供养物对应着六度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修行理念;整个坛场的布局则体现了密教“金胎不二”的思想,融合了金刚界和胎藏界的精髓。
法门寺地宫文物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密教文化的珍贵资料。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展现了唐代工艺的精湛,更体现了密教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解读这些文物,我们得以一窥唐代佛教文化的辉煌,感受那个时代宗教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