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电厂燃料科:绿色能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桐梓电厂燃料科:绿色能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梓电厂”)通过煤电联营模式,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2023年全年发电量达到63.47亿千瓦时,实现工业产值21.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该公司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加速打造“绿色火电厂”,预计每年可减少50万吨碳排放。此外,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也通过科技创新,将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煤电联营保障燃料供应
桐梓电厂的燃料供应主要来自当地的煤矿企业,其中兴隆煤矿是重要合作伙伴。兴隆煤矿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了煤炭产量和质量,为电厂提供了稳定的燃料来源。目前,兴隆煤矿年产能已达45万吨,并计划在2025年提升至60万吨。
桐梓电厂燃料科作为燃料供应的核心部门,承担着燃料采购、运输、储存和管理的重要职责。通过与煤矿企业的紧密合作,燃料科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确保电厂的燃料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同时,燃料科还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和燃料配比优化,提高了燃料使用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绿色发展
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桐梓电厂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024年6月,电厂启动了1号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经过紧张施工,于12月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入生产。此次改造项目总投资2.8亿元,主要涉及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的升级。
改造完成后,电厂的环保排放指标将大幅改善。据测算,两台机组全部完成改造后,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808吨、烟尘排放约374吨、二氧化硫排放约6833吨。这些减排量相当于种植了近百万棵树木的年吸收量,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与环保双赢
在推进环保改造的同时,桐梓电厂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稳步增长。2023年,电厂完成发电量63.47亿千瓦时,实现工业产值21.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燃料科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通过优化燃料采购策略和运输方式,燃料科有效降低了燃料成本。同时,通过精准的燃料配比和燃烧调整,提高了发电效率,减少了燃料消耗。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产业链协同促进地方发展
桐梓电厂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当地化工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例如,电厂与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电厂使用桐梓化工的尿素产品作为脱硝剂,而桐梓化工则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等副产品作为原料。这种产业链协同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煤化工龙头企业,依托煤炭资源,主要生产复合肥、尿素等化工产品。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赤之芯”增值尿素和“褐藻寡糖”增效尿素等新型肥料,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2023年,该公司消耗煤炭18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桐梓电厂通过煤电联营、超低排放改造和产业链协同等措施,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绿色动能。未来,电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