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挽弓当挽强 —— 诗词中歌咏的弓箭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挽弓当挽强 —— 诗词中歌咏的弓箭文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huiwy.com/a/76080.html

弓箭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兵刃之一,在诗词中被广泛咏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

弓箭意象

弓:力量与勇气的象征

在诗词中,弓经常被用来比喻力量和勇气。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首诗中,“弓”与“刀”并用,形象地描绘了秦军伐蜀的艰难,也表现了蜀地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箭:速度与精准度的象征

在诗词中,箭经常被用来比喻速度和精准度。例如,杜甫的《射堂赋》中写道:“弓张弧劲,劲高高强;箭发弦响,声遂遂良。其末触石,而碎如雨在其先。”这首诗中,“箭”与“弓”并用,形象地描绘了箭矢破空而出的速度和精准度,也表现了诗人对射箭的热爱。

挽弓意象

在诗词中,挽弓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比喻果断、勇猛、豪气等精神品质。例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诗中,诗人用“挽弓”来比喻自己抗击金兵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一种豪迈慷慨的气概。

当挽强意象

在诗词中,当挽强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比喻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中,诗人用“当挽强”来比喻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气概。

结语

弓箭文化在诗词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诗人通过咏叹弓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弓箭成为诗词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