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卫生健康会议聚焦:儿科护理如何破局?
2025卫生健康会议聚焦:儿科护理如何破局?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将“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列为工作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举措。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我国儿科医疗资源长期短缺的现实挑战。据统计,我国现有儿童专科医院仅73家,其中东部41家,中、西部加起来共32家。儿科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使得儿童看病难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这一挑战,广东省率先提出十大便民惠民行动,其中儿童医疗服务行动是重点之一。目标是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达到2.5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儿科服务比例达90%以上。同时,广东还将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增加儿科服务供给。
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模式强调将儿童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其生理、心理、社会与家庭问题。研究表明,FCC在疼痛管理、临终关怀、重症监护等领域都有显著效果。例如,在儿科病房,护士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家属的陪伴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陌生感,提高穿刺成功率。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实施FCC优质护理模式能全面对患儿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值得推广。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儿科护理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洛杉矶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在罕见病和复杂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提供全方位的专科服务,包括骨科、癌症与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学、眼科、胎儿和新生儿护理、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这些服务不仅面向美国本土患者,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患者。
为了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需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通过免费定向培养、增加本科教育阶段的儿科专业课程等方式,激励更多学生选择儿科专业;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诊断模型,提高儿童就医效率。同时,构建优质的儿科医疗网络和加强儿童用药研发也是重要议题。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儿科护理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有望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