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炳添揭秘:如何提升你的反应速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炳添揭秘:如何提升你的反应速度?

引用
观察者网
7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SuBingTian/2021_08_02_601225.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11002A028SG00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FOG4LCB0514U458.html
4.
https://www.sohu.com/a/503728354_120855814
5.
http://www.yzwb.net/zncontent/1676839.html
6.
https://www.weiliangsport.com/news/tikao_xunlianganhuo/192.html
7.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130742/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一突破性成就背后,是苏炳添对反应速度和起跑技术的不懈追求。

01

苏炳添的反应速度训练秘诀

苏炳添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他不仅注重基础体能和力量训练,更在反应速度和起跑技术上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技术调整:改变起跑脚

2014年底,苏炳添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起跑脚。他将原来的右脚在前改为左脚在前。这一改变虽然让他“完全不会跑了”,但通过重新打造节奏,他的成绩从9秒99提升到9秒91。

核心力量训练

苏炳添非常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他认为,强大的核心力量不仅能帮助维持身体平衡,更有助于下肢的爆发力。他的训练内容包括:

  • 腰腹部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
  • 全身肌肉训练:不仅限于下肢,还包括上肢力量
  • 爆发力训练:如深蹲跳、箱跳等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苏炳添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来提升爆发力和速度。这种训练方式通常包括:

  • 短距离冲刺:如30米、60米的全力冲刺
  • 变速跑:在训练中交替进行快速和慢速跑
  • 重复训练:多次重复短距离冲刺,中间有短暂休息

专项反应训练

苏炳添还会进行专门的反应速度训练,包括:

  • 反应球训练:通过快速接球提高视觉反应能力
  • 口令训练:根据教练指令快速做出动作
  • 步法反应训练:如折返跑等
02

短跑起跑技巧详解

正确的起跑姿势和技巧是提升反应速度的关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起跑方式:

起跑器起跑

  • 身体呈45°角,与地面形成一条直线
  • 前侧大腿与躯干呈90°
  • 听到枪声后,前腿用力蹬地,将身体像弹簧一样向前弹射

两点式起跑

  • 双脚自然站立,后脚尖对准前脚跟
  • 双脚间距与肩同宽
  • 前脚承担60-70%体重,后脚承担30%
  • 听到“跑”的口令时,前腿蹬地将身体向前上方弹出

三点式起跑

  • 头部和下巴处于中立位,身体略前倾
  • 前侧手撑于起跑线,后侧手臂肘部呈90°
  • 前侧小腿与地面呈45°
  • 90%的推力来自前腿
03

实用训练建议

想要提升反应速度,除了学习苏炳添的训练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实用的训练方式:

SAQ训练

SAQ训练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速度、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 小碎步快跑
  • 左右横向跑
  • 敏捷梯训练
  • 多点往返跑
  • 触摸物品训练
  • 利用锥桶和栏架进行跑步和跳跃训练

反应球训练

通过快速接球或击球来提高视觉反应能力。可以使用乒乓球、网球等小球进行训练。

自重增强式训练

利用自身体重进行爆发力训练,如:

  • 纵跳:双脚并拢向上跳
  • 单腿跳:单腿支撑向上跳
  • 开合跳:双脚同时向外跳开再并拢

神经适应性训练

通过高频刺激提升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如:

  • 快速高抬腿:原地快速抬腿训练
  • 变向跑:在不同方向上快速切换
  • 反应步:根据指令快速移动脚步
04

结语

苏炳添的成功证明,通过科学训练和不懈努力,亚洲运动员也能在短跑项目上创造奇迹。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健身爱好者,都可以从苏炳添的训练经验中获得启发,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自己的反应速度和运动表现。

记住,提升反应速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和科学的方法。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你也能像苏炳添一样,在起跑线上抢占先机,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