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中国技术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中国技术揭秘

引用
中国科技网
9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09/07/content_226147.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12/06/ARTIh7F5MrfJ1V5nyFpIgDXi241206.shtml
3.
https://www.stdaily.com/cehua/Sep28thk/202209/391cd7c314724af9be17a22373775b4f.shtml
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361.shtm
5.
https://www.cas.cn/cm/202409/t20240909_5031104.shtml
6.
http://www.pmo.cas.cn/xwdt2019/kyjz2019/202303/t20230313_6696431.html
7.
https://jdse.bit.edu.cn/sktcxb/article/doi/10.15982/j.issn.2096-9287.2024.20230062
8.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ktcxb202304004
9.
https://journal.hep.com.cn/jdse/CN/10.15982/j.issn.2096-9287.2024.20230062

2024年9月5日,一颗直径约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在菲律宾东北侧约25公里高度处解体爆炸。这是人类第9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是中国首次开展接力追踪观测,标志着中国在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01

天地协同:监测预警的新突破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天地基设备的协同配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仰望一号”“吉林一号”卫星,设计并开展了天地基协同监测试验。通过图像处理和定轨方法,实现了天地基观测图像的目标检测和天文定位,完成了近地小行星轨道的精确确定。

天地协同观测的优势在于能够弥补单一观测手段的不足。例如,地面望远镜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而空间望远镜则可以全天候观测;地面望远镜的分辨率通常高于空间望远镜,但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范围更广。通过天地协同,可以实现对近地小行星的连续跟踪和精确轨道测定。

02

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建设

面对近地小行星的威胁,中国正在积极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该系统将包括地基和天基监测预警系统,旨在提升对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我国将着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既要编目,又要分析哪些是重危型的,并进行判断。同时,我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

03

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公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该任务将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即先发射一颗伴飞探测器对目标小行星进行详细观测,随后发射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最后由伴飞探测器评估撞击效果并继续开展科学探测。

这一任务方案借鉴了美国NASA的DART任务经验,但更具创新性。DART任务仅完成了动能撞击和初步效果评估,而中国方案通过增加前后两次伴飞观测,能够更全面地获取撞击前后的数据,为深入研究小行星特性及其轨道变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04

未来展望与国际合作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是一个全球性课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为全球近地小行星防御体系增添了新的力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实现对更小尺寸、更远距离的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同时,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通过共享数据和资源,提升全球近地小行星防御能力。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覆盖范围,如何更准确地预测小行星轨道,如何有效实施防御措施等。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和防御工作,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