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嫦娥奔月:中秋最火传说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嫦娥奔月:中秋最火传说揭秘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B%A6%E5%A8%A5%E5%A5%94%E6%9C%88/106
2.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13/WS66e40c27a310a792b3abc154.html
3.
https://www.sohu.com/a/459095307_121064577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5%A5%94%E6%9C%88
5.
https://www.6mj.com/news/minjian/181114171564IC5I2IDI5G7GF0DJB4K.htm
6.
https://wuu.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5%A5%94%E6%9C%88
7.
https://www.hnass.com.cn/Article/index/cid/75/lid/76/id/1230.html
8.
http://www.sanghongqi.com/post/21910.html
9.
http://iel.cass.cn/ztpd/shyj/zggdsh/201806/t20180629_4490056.shtml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嫦娥如何飞升至月宫的故事。这个传说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现代科技发展。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美丽传说的前世今生。

01

嫦娥奔月的传说版本

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历史上有多个版本流传,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逄蒙逼迫版。

相传在远古时期,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被炙烤得无法生存。英雄后羿挺身而出,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苍生。他因此声名远扬,并与美丽的嫦娥结为夫妻。

一天,西王母赐给后羿一粒不死药,据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甚至升天成仙。后羿不舍得离开嫦娥,便将药交给她保管。

不料,后羿的弟子逄蒙听说了这件事,起了歹心。在一个八月十五的清晨,逄蒙假装生病留在家中,等到后羿带着弟子们出门后,他手持宝剑闯入后羿家中,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深知这药不能落入恶人之手,于是机智地与逄蒙周旋。当逄蒙即将搜到藏有不死药的百宝匣时,嫦娥毅然取出仙药一口吞下。瞬间,她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飞出了窗外,越飞越高,最终飞到了月亮上。

后羿回家后发现妻子不见了,抬头望向明月,只见嫦娥站在桂树旁深情凝望。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后羿都会在月下摆设供桌,遥祭妻子。百姓们也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习俗。

除了这个版本,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 抛夫独吞版:嫦娥得知后羿得到不死药后,趁其不备偷吃了仙药,独自飞升月宫。
  • 后羿赠药版:后羿主动将不死药交给嫦娥,她服用后飞入月宫成为月神。
  • 拯救黎民版:嫦娥为阻止后羿暴政,偷偷吞下不死药飞月。
  • 后羿不忠版:因后羿对嫦娥不忠,嫦娥一气之下离开人间。
02

传说的历史演变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商代的巫卜书《归藏》,其中记载:“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

到了西汉初期,《淮南子》首次完整记录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东汉高诱在注解中进一步明确:“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的名字也经历了演变。最初她被称为“恒娥”或“姮娥”,汉代为避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在一些文献中,她还被称为“素娥”或“常娥”。

03

文化意义与现代诠释

嫦娥奔月的传说与中秋节紧密相连,成为这个节日的核心文化符号。每年八月十五,人们赏月、吃月饼,寄托对团圆的向往,同时也缅怀嫦娥的牺牲精神。

这个故事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都是在中秋月夜下的名篇佳作。

进入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改编成动画片和电视剧,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素材。更重要的是,这个古老的神话在当代科技发展中找到了新的诠释。

2004年,中国启动了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这一系列探测任务包括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最终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2024年,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背面展开国旗,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正如古人所梦想的那样,“嫦娥”真的“奔月”了。这个延续千年的神话,如今已成为现实,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探索宇宙的不懈追求。

嫦娥奔月的故事,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演变成现代科技探索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这个故事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更远的星辰大海进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