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市场监管局:严把安全关,护航山楂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州市市场监管局:严把安全关,护航山楂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州,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全国重要的山楂制品生产基地。据统计,青州年产各类山楂制品达15万吨,占全国市场的七成份额。然而,庞大的产业规模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挑战。为确保每一包山楂片都达到安全标准,青州市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创新监管模式,构建食品安全防线
青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源头防范理念,紧盯重点集群、重点企业、重点人员,深入推动提质量、排风险、建机制,持续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水平。
一方面,市场监管局联合王坟镇政府成立4个检查组,开展山楂制品生产企业集中规范提升行动。按照“全面覆盖、等级分类、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原则,全面检查人员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各环节,提高企业质量管控水平。共摸排检查企业132家,发现问题210余项,全部限期闭环销号整改。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局突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3类人员,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今年来,已组织业务培训8期,培训从业人员5000多人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3类人员管理,有效运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严查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监管过程中,市场监管局发现部分企业存在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问题。例如,青州市国亮食品有限公司、青州市蓝天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被处罚;青州市金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因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山楂片被罚款6.5万元。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严厉的整治措施。组织85家企业召开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暨风险会商工作会议,重点约谈15家抽检不合格和监督检查问题较多企业,指导企业制定防范措施。研判食品生产风险点及实时风险信息,开展肉制品、大桶水、食用植物油、速冻调制食品等专项检查,严查掺杂掺假、使用腐败变质原料、标签标识虚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来,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2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起。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青州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山楂制品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推进亮标承诺、对标生产、核标出厂“三标”管理,加大不合格后处置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目前,已完成5轮全覆盖检查,检查企业810家次,规范提升生产车间55处,立案查处8起。
同时,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山楂制品生产聚集区共建实验室。该实验室对聚集区企业山楂制品进行检验检测,有效解决了聚集区检验能力不足的短板,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截至目前,聚集区内83家山楂制品生产企业已加入共建实验室,送检产品498批次。加入企业实现出厂产品批批检验,检验合格方可销售,提升了山楂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成效显著,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经过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实施,青州山楂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自查完成率达70%,出厂检验合格率大幅提升。市场监管局的严格监管不仅保障了食品安全,也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青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将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青州山楂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