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包拯治下的开封府:铁面无私的15个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包拯治下的开封府:铁面无私的15个月

引用
大河网
13
来源
1.
https://news.dahe.cn/2023/07-20/1274221.html
2.
http://www.jcj.moa.gov.cn/xcjy/201606/t20160616_5174473.htm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122A05S1C00
4.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gjjwzsfbjjz/zyzsfbjjzsj/202102/t20210223_184068.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85%E6%8B%AF/114302
6.
https://www.kflz.gov.cn/sitesources/kflzw/page_pc/lzyw/ywyl/articlefd4483dcb09f4478906a4329ee0cdfbb.html
7.
https://qinglian.tute.edu.cn/info/1005/1241.htm
8.
http://www.hndsfz.com/szfzg/2023/03-23/61515.html
9.
https://kf.hnzx.gov.cn/2022/07-06/4282450.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80%E5%B0%81%E5%BA%9C%E5%B0%B9
11.
http://philosophychina.cssn.cn/tsdw/tsdw_20387/201507/t20150714_2732228.shtml
12.
https://www.kflz.gov.cn/sitesources/kflzw/page_pc/lzwh/jfjx/article5e73e3e7132140598119a8fc5eb93a6f.html
1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6%8B%AF

在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开封府题名记》碑。这通高214厘米、宽96厘米的石碑,记录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共计146年间183位开封知府的姓名。然而,在这份几乎囊括了北宋名臣的名录中,却唯独找不到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拯。

据宋末元初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记载:“独包孝肃公(包拯谥号为孝肃),姓名常为人所指,指痕甚深。”原来,由于百姓对包拯的敬仰和怀念,纷纷前来抚摸他的名字,久而久之,竟将包拯的名字磨掉了,只留下一道发亮的凹痕。这位在开封府任职仅一年零三个月的官员,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在百姓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01

包拯其人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他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权知开封府,成为北宋开封府第93任知府。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包拯以其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治理风格,迅速在京城百姓中树立了威望。

02

改革诉讼制度

包拯上任伊始,就对开封府的诉讼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当时的规定,老百姓诉讼打官司,需要由叫“牌司”的衙役将状纸传递进去,本人不得进入衙门。这种制度往往被牌司利用来勒索钱财,导致贫民百姓状告无门。包拯果断下令开放府衙大门,允许百姓直接到府尹面前自陈曲直,彻底打破了这一陋规。这一改革不仅简化了诉讼程序,更重要的是让普通百姓能够直接面对最高行政长官,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和公正性。

03

拆除违建,疏浚河道

包拯在开封府的另一项重大政绩,是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当时,许多权贵豪族在惠民河两岸大肆侵占河道,私建园林亭榭,导致河道堵塞,水患频发。包拯不顾权贵势力的阻挠,坚决下令拆除所有违建,恢复河道畅通。据《宋史》记载:“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更向世人宣告:在包拯治下的开封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权贵也不例外。

04

弹劾贪官,整顿吏治

作为监察御史出身的包拯,对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多次上疏宋仁宗,强调“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在开封府任上,包拯积极履行监察职责,弹劾了众多贪官污吏。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张尧佐的六次弹劾。张尧佐是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凭借裙带关系身居要职。包拯不畏权势,连续上书弹劾,最终迫使仁宗同意依法惩治张尧佐。这种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让包拯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05

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包拯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的任期中赢得百姓的广泛拥戴,与其个人的廉洁自律密不可分。据《宋史》记载,包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这种严于律己、清廉自守的品格,不仅体现在包拯的个人生活中,更通过其严厉的家训传承给后代。他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的清廉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敬仰,也深深影响了后世。在他去世时,开封百姓“巷哭而挽之”,甚至有民谣唱道:“包老清,包老直,包老死后无颜色。”这种发自内心的哀悼,正是对包拯治理开封府的最大肯定。

06

历史影响与文化传承

包拯治理开封府的事迹,不仅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广为流传。从《铡美案》到《狸猫换太子》,从《五鼠闹东京》到《六劾张国丈》,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展现了包拯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形象。虽然这些故事中不乏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它们所传达的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爱国爱民、惩恶扬善等精神,正是包拯真实历史的写照。

在开封城内,包公祠和开封府遗址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位千年清官的风采。正如《宋史》所评价的那样:“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包拯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行政官员,更是一位道德楷模,他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包拯治理开封府的历史,是一部关于权力与正义的生动教材。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治理者,不仅要具备卓越的行政能力,更要有一颗为民除害、为国尽忠的赤子之心。在当今社会,包拯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每一位公职人员:权力来自人民,应当用于人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