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银诈骗案警示:如何防冒名诈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银诈骗案警示:如何防冒名诈骗?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98250
2.
https://www.baiyin.gov.cn/ybj/bmyw/art/2025/art_c3d57e20d515466b9d1e1edb9d747627.html
3.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4.
http://www.yudu.gov.cn/ydxxxgk/c100264nt/202104/e2647d129c644788bf08322d53e8bd0d.shtml
5.
https://bwc.gtcfla.edu.cn/info/1220/1232.htm
6.
http://ga.lvliang.gov.cn/site/public/showinfo.aspx?id=2013022810090981250111
7.
http://gat.gxzf.gov.cn/jwzx/gayw/t18679800.shtml
8.
https://jtgl.beijing.gov.cn/jgj/lszt/659722/10897626/10897822/index.html

2023年,白银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诈骗案件。一名名叫高某的男子通过社交平台,伪装成成功的商人,以借款名义诈骗了11名女性,涉案金额超过45万元。这一案件不仅暴露了个人隐私保护的漏洞,更凸显了当前网络诈骗手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冒名诈骗案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且呈现出日益猖獗的态势。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

冒名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手法的多样性和隐蔽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冒名诈骗手法:

  1. 利用微信、QQ冒充好友实施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信息、文件、压缩包、网址等方式向他人电脑或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盗取微信、QQ账号。随后,他们利用盗取的账号向受害人的亲友发送借款请求,由于是熟人账号,往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2. 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公司通讯录,掌握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然后伪装成公司老总,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由于不少公司利用微信群来协调工作,骗子甚至会创建虚假的“公司工作群”,让财务人员深信不疑。

  3. 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在买家付款之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物款便拉黑失联。

面对如此狡猾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 提高警惕,保持怀疑态度:遇到涉及钱财的请求时,务必保持高度警觉。即使是熟人账号发来的请求,也要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进行二次确认。

  2. 验证信息真实性:对于任何涉及个人隐私或财产的信息请求,都要谨慎对待。可以通过第三方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比如直接联系当事人、查询官方信息等。

  3. 利用AI等新技术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AI工具来增强信息筛选和验证的能力。例如,通过AI语音识别技术辨别电话诈骗,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验证身份信息等。

  4.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家庭住址等。同时,要定期更新密码,设置复杂度较高的密码,提高账号安全性。

  5.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

冒名诈骗不仅给个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还严重威胁着社会的诚信体系。因此,防范冒名诈骗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意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