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朝鲜战争背后的中美博弈:杜鲁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隐秘交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朝鲜战争背后的中美博弈:杜鲁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隐秘交易

引用
观察者网
11
来源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3618&s=fwzwyzzwzbt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0-06/11/content_1991644.htm
3.
http://paper.people.com.cn/jhzk/html/2011-08/15/content_965900.htm?div=-1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7A0217V00
5.
http://www.mgyj.com/american_studies/1991/first/first05.htm
6.
https://mil.sina.cn/ls/2016-11-21/detail-ifxxwrwh4850118.d.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B2%9C%E5%81%9C%E6%88%98%E5%8D%8F%E5%AE%9A
8.
https://m.hswh.org.cn/wzzx/xxhq/bm/2025-01-23/92169.html
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3165066
10.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bclassid=17&classid=130&id=113093
11.
https://www.chinainperspective.com/default.php?id=5568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原本是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内战,迅速演变成冷战初期最重要的国际冲突之一。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之间的博弈,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改变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01

杜鲁门的决策:从柏林到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从收到有关战争爆发的报告到6月30日,美国决策者们连续召开会议,迅速作出进行军事干涉的决定。

如何认定朝鲜半岛突然爆发的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国政府作出一切有关决策的决定性的并且贯彻始终的因素。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在估计国际形势方面居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全球性紧张局势正在不断加剧,世界处于以美苏两国为中心的“历史性的权力分配”进程中。苏联为了支配欧亚大陆的大片领土,“必然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或毁灭美国的完整的活力”。面对这种威胁,美国只能“凭着良知和毅力,作出生死攸关的新决定”。在强烈的冷战意识的影响下,美国政府中当时确实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危机感。1950年春,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苏联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具有发动军事进攻的能力,以致使美国领导人认为,“凡是东西方有接触的地方”都可以作出苏联会在那里发动进攻的判断。在一片“狼来了”的警告中,美国领导人一旦获悉朝鲜战争爆发,几乎立刻断定“进攻是由苏联发动、支援和怂恿的。非用武力不能加以制止”,否则“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美军方的反应更强烈。在本世纪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的年代里,美军几乎没有打过真正的局部战争,美军领导人的头脑中没有“有限战争”的概念。所以他们立刻想到的已经不是朝鲜战争会导致什么结局,而是“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苏联“终于决定要决一雌雄了”。美国决策者们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举行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便达成共识,即这是苏联“企图违反协议把朝鲜搞到手”,是“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美国除了坚决反击别无选择。

美国领导人认定朝鲜战争是苏联发动的,使他们一开始便下定决心进行军事干预,而且是全面的干预。首先是从6月25日至30日,美陆海空三军全面卷入战争,海空军作战范围扩大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可动用力量的底线划在“目前情况下不危及日本的安全”。

其次,军事干涉的范围从一开始就不仅仅限于朝鲜半岛地区。按照美军情报部门1950年春的估计,朝鲜并不是苏联军事征服的主要目标。美国高层认为,东方可能出问题的地区是印度支那和台湾。对亚洲局势的这种成见必然要影响美国的军事部署。在6月25日的会议上,杜鲁门批准了艾奇逊关于封锁台湾海峡的建议。第二天,杜鲁门又批准增加向印度支那地区提供军事援助和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力量。杜鲁门声称,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是在“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

第三,利用联合国采取所谓的“集体行动”。艾奇逊在1月的声明中已经指出,被划在太平洋防线以外的地区一旦遭受进攻,美国的政策首先是依靠那里的人们起来抵抗,其次是依靠联合国的集体行动。艾奇逊得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指示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25日和27日,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安理会相继通过要求北朝鲜立即将其军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和制裁北朝鲜等两项决议。美国很快便感到这还不够。28日,杜鲁门听取了有关国家提供援助情况的报告后,进一步提出要使援助南朝鲜的部队成为代表联合国的部队。此后不久他批准了国务院和国防部共同起草的建议案,该案提出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军司令统一指挥各国部队,并授权可统一使用联合国旗帜。7月7日,这一建议案获安理会通过。在争取“联合国行动”方面美国是煞有介事的。但是联合国相继通过的决议充其量不过使美国的军事干涉具有了某种国际支持的声势。艾奇逊对此说得非常清楚,美国“对别国不能有太多希望,他们要么是手头上事情太多,……要么是拿不出什么东西”。结果所谓的“联合国行动”成了美国行动的地地道道的合法装饰品。

美国决定全面干涉后必然要面临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即干涉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美国领导人并没有忽视他们作出的决定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艾奇逊在28日就指出,过去三天作出的决定很可能将美国“卷入一场全面的战争中去”。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初衷。杜鲁门第二天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说明,美国的政策是“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八线以北去”,“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亦即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这一意图清楚地反映在安理会于6月25日、27日通过的决议、美国领导人这时的声明,以及国务院向盟国使节介绍美国的决定时所作的解释中。

担心与苏联发生全面冲突是美国在干涉初期将目标限于恢复6月25日以前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一方面要防止军事干涉进一步扩大为与苏联的全面冲突,同时还要防范所谓苏联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欧洲的突然袭击。为此美国加强监视苏联在其他地区的动向,同时力避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任何刺激苏联的行动。既要遏制所谓苏联的“扩张”,又要防止卷入与苏联的“全面战争”,这是在朝鲜战争中贯彻始终的原则,也是在美国不断调整政策的过程中一直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美国政府同样关注中国的动向。有关部门甚至认为,如果会有哪一方面介入的话,中国的可能性比苏联更大一些。美国领导人对这种估计开始也非完全无所顾忌。杜鲁门在6月25日决定封锁台湾海峡但推迟公布命令,就含有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意图。安理会通过“制裁”北朝鲜的决议案后,美国“婉拒”台湾国民党当局借机向朝鲜派遣军队的请求,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接受国民党的“帮助”会导致中国参战。杜鲁门批准的不准美空军飞越朝鲜北部边界进行侦察活动的规定,同样含有不刺激中国的目的。

美国政府从朝鲜战争爆发到7月上旬作出的各项决定,勾画出了战争初期美国基本政策的轮廓,即以“联合国行动”的名义对朝鲜冲突进行全面的军事干涉,以使朝鲜半岛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美国这时的目标固然有限,但其后果影响深远,美国终于重新开始卷入亚洲大陆的战争。

02

斯大林的算盘:从拒绝到支持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金日成曾多次秘密访问苏联,寻求斯大林的支持。1949年初,金日成首次秘密访苏,极力向斯大林宣传其武力解放韩国的计划。斯大林最初对金日成的计划持谨慎态度,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朝鲜军事力量并不强大,贸然行动未必获胜
  2. 担心美国介入,进而引发苏美双方直接的军事冲突
  3. 苏美之间三八线分割协定仍然有效

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给予了朝鲜大量军事援助。1949年3月,双方签订《朝苏经济文化合作协定》和《朝苏军事秘密协定》。根据协定,苏联补充援助朝鲜武器装备,以满足朝鲜编制6个步兵师和3个机械化部队需求,为保证空军充分训练,苏联提供朝鲜侦察机2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30架。另外,1949年5月20日前,苏联派遣120人组成的特别军事顾问团赴朝,同时援助朝鲜10亿卢布物资。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金日成据此认为,朝鲜发动对韩国的进攻,美国军队不会介入。1月17日晚,朝鲜党政军重要领导人在朴宪永官邸举行宴会,欢送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出使中国。宴会上,金日成向斯蒂科夫等人表示:中国已经解放了,现在是解放韩国人民的时候了。他要求苏联代表再次安排访问苏联,以便与斯大林会晤,寻求支持。此时,朝鲜人民军总数已达11万人,一批新的战斗师正组建中。

两天后,斯蒂科夫致电斯大林,报告金日成提出的要求:金日成说,南朝鲜人民相信我,会跟着我,近来我睡不着觉,就是担心统一问题。再推迟解放南朝鲜和实现祖国统一,我将要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我要再去见斯大林同志,获准进攻南部。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对我来说,就同法律一样,得到他的许诺是必须的。

03

战场上的博弈:从仁川到砥平里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扭转了战局。这次行动出乎朝鲜人民军的预料,使其陷入被动。随后,联合国军推进至鸭绿江边,逼近中国边境,引发中国出兵参战。

1951年2月,砥平里之战成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砥平里的美军发起攻击,但由于敌情判断失误和指挥不当,未能取得预期战果。这次失败促使志愿军改变战术,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

砥平里之战后,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僵持局面。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经过反复磋商,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协定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签署。停战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朝鲜战争进入停战状态。

04

结语:冷战格局的重塑

朝鲜战争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冷战初期中美两大阵营的一次重大博弈。杜鲁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决策,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命运,也重塑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成为东西方势力长期对峙的前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