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唐书》里的“猫鼠同眠”:一个成语背后的历史镜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唐书》里的“猫鼠同眠”:一个成语背后的历史镜像

引用
豆瓣
9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877292/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D%E8%AF%86%E6%97%B6%E5%8A%A1/2123932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94%90%E6%9B%B8/1995415
4.
https://new.qq.com/rain/a/20220418A05MHX0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99%E6%9C%94
6.
http://www.qinghistory.cn/wszl/xlxh/2004-06-25/29690.shtml
7.
https://ctext.org/datawiki.pl?if=gb&res=194590&remap=gb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6%B1%9F%E5%8F%A3%E4%B9%8B%E6%88%98
9.
https://xdjylc.scnu.edu.cn/article/id/b1eafe48-08d2-473a-ab00-cda770e0732d

“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这段记载出自《新唐书·五行志》,描述了发生在唐高宗李治时期的一则奇异现象:猫与老鼠竟然能够和平共处。这一反常的自然现象被史官记录下来,并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司盗者废职容奸”,即负责抓捕盗贼的官员失职,甚至与坏人沆瀣一气。

《新唐书》是北宋中期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由欧阳修等人编纂,成书于嘉祐五年(1060年)。这部史书的编纂背景值得关注:北宋中期,表面上虽号称“天下平和,民物安乐”,实则问题丛生,外有夷狄之扰,内有民生之困。在这种背景下,宋人重修唐史,表面上是为了纠正旧史的不足,实则有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以唐为鉴,警示当朝统治者。

龙朔元年(661年)正值唐朝盛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奇异现象?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虽然总体上保持了贞观之治以来的繁荣局面,但政治上也存在一些隐患,如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外戚势力的崛起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史官记录这一现象的现实背景。

“猫鼠同眠”作为一个成语,其寓意深远。它不仅用于形容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更常用来比喻上下勾结、狼狈为奸的行为。这种用法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例如,明代李开先在《林冲宝剑记》中写道:“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猫鼠同眠。”清代夏敬渠的《野叟曝言》中也有类似用法:“每日在街闲撞,没一人拱手,没一处招留;装著主仆,又是猫鼠同眠。”

在当代,虽然“猫鼠同眠”这样的奇观已难再见,但其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却历久弥新。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新唐书》的编纂者们试图通过历史镜像来警示当朝统治者一样,这个成语也在提醒着现代人:只有保持警醒,才能避免“猫鼠同眠”式的腐败和失职。

“猫鼠同眠”这个成语,从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演变为政治腐败的象征,再到后世文学中的常用典故,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今中外权力运行中的一些永恒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