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力推母乳喂养,专家解读:母乳喂养率仅29.2%,如何破局?
国家卫健委力推母乳喂养,专家解读:母乳喂养率仅29.2%,如何破局?
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这一行动计划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母乳喂养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母乳喂养率偏低的现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指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他强调,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体格和大脑发育,增强免疫力,还能降低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诸多益处,如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然而,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和37%的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也凸显了推广母乳喂养的紧迫性。
制约我国母乳喂养率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母乳代用品的促销活动。调查显示,母乳代用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通过各种渠道向婴儿母亲及家人宣传推广,显著增加了婴儿母亲给孩子添加奶粉的可能性,使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了11.2个百分点。
其次是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近半数的婴儿母亲不了解婴儿在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另有半数以上的母亲不了解婴儿配方奶粉对婴儿健康的潜在风险以及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孩子的益处。
此外,产假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制约因素。86%有带薪产假的婴儿母亲可休产假不足6个月,在6个月内已经恢复工作的母亲给孩子断奶或添加配方奶粉及其他辅食的可能性显著高于没有恢复工作的母亲。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首先,需要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其次,医疗卫生机构应发挥核心作用,为婴儿母亲提供全方位的母乳喂养支持。同时,应从国家法律层面将产假延长至6个月,为纯母乳喂养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工作单位应设立哺乳室,允许哺乳期女职工有弹性工作时间和方式。
专家还建议,应尽快出台严格规范母乳代用品销售的专门立法,填补当前法律空白,全面规范母乳代用品销售市场,消除其对母乳喂养的负面影响。
母乳喂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工作单位、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多方联动的支持体系,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母乳喂养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