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情怀:《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情怀:《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01

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围剿”。面对敌人的重兵围攻,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人引诱至根据地内部,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各个击破。1931年1月3日,红军在龙冈伏击战中全歼敌军一个师部和一个旅,俘虏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毛泽东以这首词,生动再现了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的英勇战斗和胜利场景,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必胜信念。

02

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全词如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词的上阕描绘了战斗的场景。首句“万木霜天红烂漫”既写出了赣南冬日的壮丽景色,又象征着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与战士们的高昂斗志。次句“天兵怒气冲霄汉”则展现了红军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与同仇敌忾的精神。接下来三句“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则生动再现了龙冈伏击战的胜利场景,红军战士的欢呼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词的下阕则展现了革命的气势。“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描绘了敌军再次来犯的嚣张气焰,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则展现了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红军战士的必胜信念。特别是“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借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展现了革命者敢于挑战强权、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03

词中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词,更是一首展现革命精神的词。词中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必胜信念,展现了革命力量的壮大和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红军战士,也在今天激励着我们。

04

词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在当代,这首词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保持革命精神,不断前进。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递了革命精神与必胜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