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与成效
宿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与成效
2024年1月,宿迁宿城区牛角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华伟为社区家长讲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这是宿城区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宿城区高度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政策引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宿城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宿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各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确保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
同时,宿城区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还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防止问题恶化。
创新实践,打造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宿城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例如,宿迁市实验小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服务。平台还设有家长课堂,帮助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此外,宿城区还建立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平台”,为学生提供24小时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设有心理测评、心理调适、心理知识普及等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访问。
强化师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宿城区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目前全区已有50余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例如,宿城区教育局每年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授课,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理论、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等。
宿城区还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师担任主持人,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多方联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宿城区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例如,宿迁市实验小学每月举办一次家长课堂,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社区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牛角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为社区居民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社区还建立了心理健康服务站,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成效显著,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通过一系列措施,宿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下降。例如,宿迁市实验小学的心理测评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发生率仅为5%左右。
宿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2023年6月,宿城区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宿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政策引领、创新实践、强化师资和多方联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未来,宿城区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