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1678亿巨资如何撬动区域经济?
北沿江高铁:1678亿巨资如何撬动区域经济?
2024年12月,随着宜昌至涪陵高铁(渝宜高铁)即将动工的消息传来,全长2100公里的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铁)建设进入全新阶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沿江高铁以其高达1678.7亿元的总投资额,成为全国高铁项目中的“巨无霸”。这笔巨额投资究竟如何分配?又将为区域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条贯穿长三角的“黄金通道”
北沿江高铁,即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是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全长553.762公里的高铁线路,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沿途设16座车站,将上海、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滁州、合肥等城市紧密相连。
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北沿江高铁不仅是沿海及京沪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担着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重任。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立起一条快速新通道,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动力。
巨额投资背后的区域发展密码
北沿江高铁的总投资额高达1678.7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亿元,远高于一般高铁项目的投资水平。这笔巨额资金究竟如何分配?以泰兴段为例,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北沿江高铁泰兴段全长28.6公里,途经新街镇、元竹镇、黄桥镇、古溪镇、分界镇,采用全高架通道建设,概算投资约56亿元。其中,黄桥镇区北侧野屋村将设置黄桥站,站房规模达6000平方米。2022年,该项目已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8084万元的支持,2024年又获批省政府专项债2.6亿元。
截至2024年4月,泰兴段的建设进展顺利:中铁十二局完成桩基1771根(占比77.64%)、承台147个(占比56.1%)、墩身126个(占比48.1%);中铁十一局完成桩基5358根(占比97.9%)、承台595个(占比94.3%)、墩身431个(占比68.4%)。
高铁投资:规模与效益的双重考量
与全国其他高铁项目相比,北沿江高铁的投资规模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45036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为28.4%。2024年,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2000公里的省份已达13个,其中山东、广东更是突破3000公里大关。
然而,高铁建设并非一味追求规模。近年来,多地对前期规划线路进行调减,部分项目甚至迟迟未能开工。例如,湖北在2024年5月调减了7条线路,西成高铁二线、兰渝高铁等多个项目也暂无新进展。这背后反映出高铁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线路利用率、盈利能力等多重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尽管投资规模巨大,但北沿江高铁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南京为例,作为环线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必将聚集更多来自长三角地区沿线城市的客流。根据规划,到2030年,南京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84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600公里,实现南京到省内所有设区市1.5小时高铁交通圈。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北沿江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轨道上的长三角”布局。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接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这不仅将极大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更为沿线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当前全国铁路投资增速上扬的背景下,北沿江高铁的建设无疑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巨额投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其带来的区域协同发展效应、交通便利提升以及长远的经济效益,无疑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