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必备:登山老手教你正确姿势!
户外徒步必备:登山老手教你正确姿势!
户外徒步是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的绝佳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于初次接触户外徒步的新手来说,掌握正确的徒步技巧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徒步前准备、徒步技巧、安全与健康三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份实用的户外徒步攻略。
徒步前准备
必备装备
- 徒步鞋:选择舒适、防滑的鞋子,能够保护你的双脚免受伤害。
- 登山背包:建议选择25-40L容量的背包,要有良好的背负系统。
- 登山杖:可以减轻腿部压力,保持平衡。
- 防晒用品:太阳镜、遮阳帽、防晒霜必不可少。
- 照明设备:头灯或手电筒,备足电池。
- 水具:带够水,单日徒步每人3-4升。
- 食物: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坚果等。
- 药品:常用药备齐,以防万一。
路线选择
新手一定要选择难度低、距离短、有明显路径的路线,比如周边森林公园等。不要轻信网上的“有腿就行”这类容易误导人的话,要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能去选择难易不同的路线。
天气查看
出发前一定要查看天气预报,选择晴朗的好天气出发,避开恶劣天气。可以在“墨迹天气”或“莉景天气”等应用查看天气和气温情况。
体能准备
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状态。在徒步前,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如慢跑、快走等。
徒步技巧详解
正确姿势
保持头、腰、脚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步伐要领
采用小步慢走的方式,步幅缩小,每一步的重心移动距离比较短,较容易维持平衡,身体承受的冲击也会减轻。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
上下坡技巧
上坡时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下坡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特殊地形应对
遇到台阶地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可以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安全与健康
休息方法
避免长时间坐下,可以使用驴行专用休息法:双手扶膝盖部位支持上身,弯曲上身成平衡桥,背部水平,让背包平稳地放在背上,双腿略弯曲,面向上坡方向,放松躯干,可以让双肩减轻负重感,使脊柱缓解自上而下的压力,迅速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伤病预防
- 抽筋:平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紧握前脚掌,忍着剧痛,向外侧旋转抽筋的那条腿的踝关节。旋转时动作要连贯。
- 脚踝酸痛:及时更换自己的走路方法,把着力点转移到脚掌等部位,通过变换走路方式来使各个部位轮换休息调整。毅行后脚踝涂抹少量红花油,并轻柔地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在15至20分钟左右,持续一周。
- 体能消耗:徒步后队员们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建议有身体关节疲劳的要修养一周,受伤的队员受伤部位在自行修复(尤其是膝盖),这时身体需要补充营养。吃些清淡的蔬菜,煲些肋排汤、鱼头豆腐汤等,要多吃水果。
- 肌肉酸痛:可以在浴缸里泡20分钟,然后按摩腿部和臀部肌肉,2至3天后症状就会消失。
环境保护
遵循“无痕山林”原则,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应急准备
携带药品,了解救援电话。确保手机电量充足,或者携带卫星电话,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求助。
户外徒步不仅能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还能全面提升我们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显著减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亲友同行,徒步都能带来无与伦比的放松和愉悦。所以,不妨收拾好行囊,踏上户外徒步的旅程,感受大自然的疗愈力,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和滋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