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餐后血糖管理最佳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餐后血糖管理最佳方法

引用
中华医学会
9
来源
1.
https://endo.cma.org.cn/news_show.asp?id=165.html
2.
https://diab.cma.org.cn/cn/ncontent.aspx?oid=1067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BJTQ7505148S1B.html
4.
https://www.ebsco.com/zh-cn/blogs/ebscopost/2720376/fy24/education-action-promoting-diabetes-awareness-healthcare-community
5.
https://www.mediecogroup.com/news/2310/
6.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d03805295da.html
7.
http://www.cds.org.cn/znygs/131.html
8.
https://www.yantian.gov.cn/cn/service/yljk/jbyf/jbfz/mxbfz/content/post_3913500.html
9.
http://www.cds.org.cn/znygs/44.html

背景与重要性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06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6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8亿。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是发达国家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因糖尿病致死的人数高达380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餐后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IDF临床指南工作组主席Stephen Colagiuri教授指出,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下降等多种并发症相关。因此,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管理目标与策略

控制目标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 餐前(空腹)血糖<5.5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不适用于儿童和妊娠妇女,且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血糖目标。

综合管理方案

  1. 饮食干预

    • 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低GI食物如水果、豆类等所含有的淀粉和糖类在胃肠消化和吸收较慢,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
  2. 体力活动与体重管理

    • 规律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3. 药物治疗

    • 传统药物
      • 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从胃肠道吸收
      • 格列奈类(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刺激胰岛素快速分泌
      • 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双时相(预混)胰岛素等
    • 新型药物
      • 胰淀素类似物:延缓胃排空,减少血浆高血糖素
      • GLP-1受体激动剂: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
      • DPP-4抑制剂:增加GLP-1水平
  4. 自我血糖监测(SMBG)

    •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每天至少监测3次
    •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水平个体化决定监测次数
    • 监测结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例如,STOP-NIDDM研究显示,使用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耐量损害(IGT)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风险。此外,Hanefeld等的荟萃分析也表明,专门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能降低心梗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患者教育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负责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还需要通过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内容应包括:

  • 糖尿病基础知识
  • 饮食和运动指导
  • 血糖监测方法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移动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自我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效果。

结语

餐后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运用饮食干预、体力活动、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努力,提高对餐后血糖管理的认识,推动糖尿病防治工作不断进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