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岱庙:泰山脚下的道教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岱庙:泰山脚下的道教文化瑰宝

引用
百度
15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2%B1%E5%BA%99/595493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B0%E5%B1%B1%E4%B8%89%E5%AE%9D/7459355
3.
https://baike.sogou.com/v8441.htm
4.
https://hb.dzwww.com/p/pb99TMitPGb.html
5.
http://ent.cctv.com/lm/278/41/80234.html
6.
https://www.peopleapp.com/article/rmh38354280/rmh38354280
7.
https://kdl.gov.cn/tzbDetail/cid/1804/aid/116233
8.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24740603928690726
9.
http://www.taskl.gov.cn/art/2014/1/15/art_121863_8956360.html
10.
http://www.yinxinshijie.com/laoshu/1923niandewenban_zhongguojianzhuyujingguan_/2019/1103/1192.html
11.
http://www.daimiao.cn/channels/69.html
12.
http://www.daimiao.cn/
13.
http://www.intotaishan.com/html/taishanwenhua/taishanfengshanwenhua/2019/1120/354.html
14.
http://www.sdfao.gov.cn/art/2006/3/15/art_7471_503470.html
15.
http://www.daimiao.cn/contents/103/5647.html?WebShieldDRSessionVerify=2OYDTryhBK0PsWNgHi6p

岱庙,这座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脚下的宏伟建筑群,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更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圣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岱庙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文物收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01

岱庙的历史沿革

岱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至前87年在博县境内建立了泰山庙,这是岱庙的前身。此后,岱庙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

02

岱庙的建筑特色

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也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堪称泰山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创建于宋代,采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规格营造,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天贶殿是东岳大帝的神殿,内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雄伟壮丽,与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天贶殿采用了“九五”之制的黄琉璃瓦庑殿顶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最高等级。天贶殿九间五进的平面布局以及部分斗栱构件的制作方法,与宋《营造法式》中的建筑特征相吻合,现存木构架的尺度规格以及构件的样式特点等均符合清工程做法则例,为古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殿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画面高3.3米,总长62米,所绘人物达690余人,衬以山川树木楼阁,间以祥兽,表现了泰山神出巡、回宫的宏大场面。壁画初绘于宋,清初重绘,在宋代壁画规模和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具有不同历史时代特征的形制样式和绘制手法,保存了大量的文物信息,为研究我国宗教、建筑、绘画史提供了依据。

03

岱庙的文物收藏

岱庙内珍藏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山三宝”——温凉玉圭、沉香狮子和黄釉青花葫芦瓶,均为清乾隆皇帝御赐。

温凉玉圭是乾隆皇帝为恭贺母亲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太后寿辰,于1771年东巡泰山时御赐岱庙的。这块玉圭色白微青,上半截浮雕标有“日月星辰”和“海水江崖”纹饰,下半截阴刻四字楷书———乾隆年制。这块玉圭采自新疆和田,全长92.2厘米,上宽29.5厘米,下宽21.7厘米,分为上下两段,重达27.75公斤。玉圭上面的图案有主宰乾坤的寓意,上半截的日、月、星代表天的概念;山水图案指大地万物;中间凸立的是岱山,也就是泰山。日、月、星、河、海和岱就是古人所说的“六宗”,寓意泰山神灵应九州至高地位不可取代。

这块玉圭非常有趣,若是用手摸上去,上半截玉圭手感凉爽,而下半截玉则手感温和。也就是说,若是用双手握住玉圭的两端,两只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一头冰凉,另一头暖和。正是这种半暖半寒的神奇感觉,才有了“温凉玉圭”的美称。

那对调皮可爱的沉香狮子在东御座大殿。它们后腿蜷坐于地上,尾巴高高翘起,双目圆睁,微微启口,显得生动、可爱,树根的自然造型将狮子描绘得形神兼备。这两只狮子是用沉香木的树疙瘩精心镌刻黏合而成的,沉香的凹凸疙瘩自然形成了狮子的卷毛,造型栩栩如生。

沉香树为瑞香科,是一种含有树脂的植物,主要产于印度、越南和中国台湾等地。闻其香气,可以使人专注醒脑。在明清时期,沉香被皇室贵族作为保健圣品和古董收藏。而据专家琢磨,制作狮子的棕玄色沉香,并非沉香木,而是指沉香树自然仙游后埋在水土中,又经几百乃至上千年,吸取日、月、水、土之精深,形成于朽木之中的木块树脂结晶。

束腰葫芦状,有半圆形盖,盖钮呈蘑菇形,通体施黄釉,瓶上绘满青花云纹,这就是泰山三宝中最精美的黄釉青花葫芦瓶。葫芦瓶通高23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6.3厘米、下腹围35.5厘米。通体饰7层青斑纹,盖顶为青花色,盖身饰3宝缄纹,上腹饰3朵缠枝莲,下腹饰4朵缠枝莲,束腰上饰五瓣梅9朵,下腹的肩部两条青花线之间饰一周三角纹,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轻柔浑圆,青花光彩蓝中泛紫,色调浓厚而显然,为瓷中极品。

这件宝瓶通体施黄釉,在葫芦瓶底,题有“大明嘉靖年制”的楷书青花款,说明它是规范的明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制品。虽然白地青花的瓷器在当时很盛行,但黄釉青花却少之又少,而黄釉如五爪的龙一样的黄釉青花瓶,更是象征着皇权。据记录,葫芦瓶是清乾隆天子的心爱收藏。葫芦取谐音,寓意“福禄”,瓶上通体满绘缠枝莲纹,莲花怒放在缠枝上,寓意“寿意绵延”。

04

岱庙与帝王封禅

岱庙是古代帝王举行封禅仪式的重要场所。封禅泰山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祭典,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六位皇帝真正进行过封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面临着如何整合东方六国、收其民心的难题。他应该较早就注意到了齐鲁流传的“易姓而王”的封禅说,故在公元前219年首次东巡时就奔赴泰山行封禅礼。

汉武帝封禅泰山之说虽不见于儒家经典,但齐鲁儒生们非常热衷此事,可他们又拿不出统一的礼仪方案,于是秦始皇便自作主张登上泰山,按秦国的祭天礼告天,并刻石于泰山之巅。秦始皇封禅的主要目的是借此宣告并提升秦朝一统天下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此外,他受到“方仙道”影响,东巡时还带着求长生之法的个人诉求,其封禅礼告天文“封藏皆秘之”,其中可能就隐藏着这一诉求。

与秦始皇类似,汉武帝也崇信“方仙道”,齐地方士对他言道:“唯黄帝得上泰山封”“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迷信黄帝因封禅而成仙的故事,是武帝热衷封禅的另一大诱因。秦皇汉武接受了来自东方的封禅泰山理念,并成为了首批实践者,此后历代帝王无论定都何方,多以能天下大治后封禅泰山为荣。

05

岱庙的道教文化

岱庙不仅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泰山信仰的祖庭。庙内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泰山神于唐开元十三年(735年)被封为“天齐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复增懿号为“仁圣天齐王”;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奉升为“天齐仁圣帝”;元代奉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天贶殿因此也形成了高规格的形制,宋代称名“嘉宁殿”;元代更名为“仁安殿”,明代一直沿用;清代称“峻极殿”;民国时期,大殿曾改为会议场所,撤“峻极殿”额,挂上“人民大会场”牌匾,后替换以“宋天贶殿”匾额至今。

岱庙,这座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文化记忆的宏伟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文物收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它不仅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更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