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寻找真实的济公足迹
杭州灵隐寺:寻找真实的济公足迹
在杭州灵隐寺的药师殿东侧,有一座专门供奉济公的殿堂,名为“济公殿”。这座殿堂不仅是对一位传奇僧人的纪念,更承载着一段段令人称道的善行与智慧。
济公的灵隐岁月
济公,原名李修缘,1150年出生于浙江天台。18岁时,他来到杭州灵隐寺,依止灵隐寺方丈瞎堂慧远禅师落发出家。然而,这位后来被尊称为“济公活佛”的高僧,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济公的行为常常突破常规,他不仅不剃发,还嗜好酒肉,时常出入市井,与孩童嬉戏。这些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寺内众僧的非议,他们认为济公违背了佛教的戒律。然而,瞎堂慧远禅师却以一句“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为他辩护,从此人们便称他为“济癫”。
灵隐寺中的济公殿
济公殿不仅是对这位高僧的纪念,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殿内供奉着依照清末画僧竹禅法师所作济公画像而塑造的道济禅师铜像,神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座上跃下,走入人群。
更令人称道的是殿内四壁的壁画。这组由画家林海钟历时近3年创作的18幅壁画,高三米、总长五十米,以淡雅的色彩,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山水画卷,展现了济公传奇的一生。从出生时国清寺罗汉堂里降龙罗汉像倾倒的奇事,到灵隐寺出家、净慈寺修行,再到虎跑寺圆寂,济公的生平事迹在这组壁画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济公留发的深意
济公留发的行为,看似违背了佛教戒律,实则蕴含深意。在佛教中,剃度象征着断除世俗烦恼和欲望,全心投入修行。然而,济公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印光大师曾评价济公是大神通圣人,其饮酒食肉等行为实为遮掩圣人之德,以便更好地度化众生。这种“不着相”的修行方式,体现了佛教中“心净则佛土净”的理念。正如济公自己所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以独特的修行方式,展现了佛教教义的灵活与包容。
济公的民间影响
济公不仅是一位高僧,更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民间英雄。他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事迹,早已超越了佛教的范畴,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符号。在灵隐寺济公殿中,虽然不允许信徒跪拜,但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还会偷偷拍照留念,以表达对这位传奇僧人的敬仰之情。
济公的一生,如同他留下的诗句所说:“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在杭州灵隐寺的济公殿中,这位传奇僧人的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