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铁逃生:敏捷身手是关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铁逃生:敏捷身手是关键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0546837_121798711/
2.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20b68a8875a93a796cec62b5.html
3.
https://m.ximalaya.com/ask/q11861491
4.
https://www.shiquan.gov.cn/Content-1562210.html
5.
https://www.9game.cn/ditietaosheng/6739358.html
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m421V7bZ/
7.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4/content_9751.htm
8.
https://m.qidian.com/ask/tycclvxpezfiq
9.
https://www.safehoo.com/Live/Live/Fire/201407/356781.shtml
10.
https://www.dltransgrp.com/subway/subwayShow.do?newsId=d7709b0e82244979872ef11d59f8418a&columnId=4d7310afa01d4c84a3c6c0f7f544444
11.
https://www.shanghai.gov.cn/nw32024/20210106/26fbde07d6f54db7b2463cb211baebfe.html
12.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3585138.html

2011年7月25日,台北捷运燕巢线南港展览馆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地铁事故。当时,一名女子在车厢内突然晕倒,导致全车乘客惊慌失措,争相逃出车厢。由于地铁车厢内空气不流通,加上许多人无法及时报警求助,最终造成了2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台湾,也引发了全球对地铁安全的重视,成为各国地铁逃生演习的重要参考案例。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在地铁突发事件中,敏捷的身手和正确的应对方法往往能成为救命的关键。那么,在地铁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快速、安全地逃生呢?

01

保持冷静,听从指挥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出,运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属地负责,条块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应当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避免因慌乱造成更大的伤亡。

02

熟悉地铁内的应急设施

平时乘坐地铁时,就应当留意站台、站厅内的紧急疏散标志,了解车厢内应急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例如,车厢内的红色报警按钮可用于向司机报警,座位下通常配备有灭火器,车头车尾设有紧急疏散门。这些设施在关键时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03

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如果在地铁运行过程中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向司机报警。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乘客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烟雾。如果烟味太呛,可用矿泉水或饮料润湿布块。如果需要撤离,应向与列车行进方向相反的车站疏散,因为那里会有应急照明和正压送风系统帮助逃生。

04

在拥挤的人群中如何保护自己

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非常重要。如果可能,尽量“溜边”行走,避免被推倒。如果不幸被人群裹挟前进,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如果摔倒,要设法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子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头部和重要器官。

除了掌握上述逃生技巧外,个人的预防和准备也非常重要。建议乘客在非高峰时段乘坐地铁,以减少拥挤带来的风险。同时,要时刻关注地铁运营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和预警信息,了解可能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各类因素。此外,乘客还应熟悉地铁站内的安全出口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地铁运营单位作为运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责任主体,需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运营单位还应加强与公安、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政府层面,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及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运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运营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交通运输部可成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在日常运营中,运营单位应加强对线路、轨道、结构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消防、特种设备、应急照明等设施设备和环境状态的监测力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开展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会同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安全监管、地震、气象、铁路、武警等部门(单位)和运营单位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突发大客流和自然灾害等信息的收集,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并及时将可能导致运营突发事件的信息告知运营单位。

在应急响应方面,运营单位应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排除故障,并做好故障排除前的各项防范工作。对于突发大客流预警,要及时调整运营组织方案,加强客流情况监测,在重点车站增派人员加强值守,做好客流疏导,视情采取限流、封站等控制措施,必要时申请启动地面公共交通接驳疏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要及时协调组织运力疏导客流。对于自然灾害预警,要加强对地面线路、设备间、车站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的检查巡视,加强对重点设施设备的巡检紧固和对重点区段设施设备的值守监测,做好相关设施设备停用和相关线路列车限速、停运准备。

在信息报告方面,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运营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告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和乘客。事发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接到运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或者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运营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运营突发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事发地城市及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对初判为重大以上的运营突发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要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通过政府、运营单位和乘客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作为乘客,掌握必要的逃生知识和技巧,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是确保自身安全的关键。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地铁运营信息,做好个人预防工作,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