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草原:无人机守护绿色生态
达茂草原:无人机守护绿色生态
“嗡嗡嗡”——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草原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执行巡查任务。这是达茂旗林草局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作为祖国北疆的重要生态屏障,达茂草原总面积达2341.4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229.77万亩,其生态保护工作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巡查的困境与突破
在传统的草原巡护工作中,执法人员常常面临“三难”问题:找不到羊、找不到路、取证难。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及车辆难以到达的区域,巡查工作更是困难重重。而无人机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达茂旗林草局集中采购了14台大疆无人机,每个苏木乡镇配备一台。这些无人机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能够实时拍摄并传输巡查区域情况,使巡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现场动态。
科技赋能,精准监测
无人机巡查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搭载的AI羊群数量识别模型。通过高空视角,无人机可以清晰辨识牲畜的数量、种类以及所处位置的坐标,从而准确判断禁牧休牧区内的情况。
“一些步行需要走很久才能到达的地方,无人机一会儿就飞过去了,非常方便。”无人机操作员一边查看屏幕一边介绍道,“如果发现有违规放牧的,通过AI识别模型,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为了确保巡查效果,达茂旗林草局还搭建了无人机数据管理平台,创新采取“常态巡查+突击巡查+抽检牧户+交叉执法+广泛监督+科技赋能”的综合监管模式。这种“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巡查体系,不仅提高了巡查效率,也减轻了人员负担。
从“苦力活”到“技术活”
“无人机让草原巡护工作从‘苦力活’变成‘技术活’。”达茂旗林草局党组书记吕志刚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充分发挥无人机的作用,林草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苏木乡镇,采取“理论+实践”模式开展无人机驾驶及AI视觉识别知识培训,确保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除了无人机巡查,达茂旗还聘用149名草管员实行网格化监管,建立起“及时报告、立即处理”的工作流程。这种传统巡护与科技巡护相结合的模式,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保护的科技之路
达茂草原的实践证明,科技手段的引入为草原生态保护插上了科技翅膀。通过无人机巡查,不仅解决了传统巡查中的诸多难题,还实现了对草原生态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这种“人防+技防”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草原生态保护的效率和精度,更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科技手段应用于生态保护领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