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小妙招:如何共情安慰朋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小妙招:如何共情安慰朋友?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m.study.163.com/article/1053660546
2.
https://www.sohu.com/a/529212141_716552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975003
4.
https://m.journal.qq.com/read/1026702362/21
5.
https://www5.zzu.edu.cn/xljk/info/1015/1501.htm
6.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6976
7.
https://xsc.hebcm.edu.cn/col/1394618769630/2023/03/14/1678759728071.html

在朋友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一句简单却充满共情的话,往往能胜过千言万语。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身边的朋友或家人陷入低谷,需要我们给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很多人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其实,想要有效地安慰他人,关键在于培养和运用共情能力。

01

什么是共情?它与同情有何不同?

共情,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它不同于同情,同情是主观的,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和理解产生的一种感受他人痛苦或不幸的情感体验,不需要情感共鸣;而共情是客观的,是基于情感共鸣的体验和理解,共情者会感知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尝试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体验。

举个例子,当朋友考试失利时,同情的回应可能是:“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下次再努力一点。”而共情的回应则是:“我感受到你对这次的成绩特别不满意,你自己也很失望,是这样吗?”前者可能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情绪被否定,而后者则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02

如何运用共情技巧安慰朋友?

1. 倾听与观察:了解情绪背后的故事

当朋友向你诉说他们的困扰时,第一步不是急于给出建议,而是耐心倾听。通过倾听,你可以了解对方情绪产生的原因,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

例如,当朋友说“今天上班好累啊”,不要急于说“干活不累,人生白费”。而是可以回应:“能告诉我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这么疲惫吗?”这样的询问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也给了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

2. 询问与引导:找到情感需求点

在倾听的基础上,通过询问和引导,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帮助对方理清思绪,感受到被理解。

比如,当朋友说“我最近压力好大”,你可以问:“能具体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压力吗?”或者“你通常是怎么应对压力的呢?”这样的对话能帮助对方释放情绪,也能让你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需求。

3. 转移注意力:帮助对方脱离消极氛围

有时候,过度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适时地帮助对方转移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情绪。比如,你可以邀请对方一起去散步、看电影,或者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情。

研究表明,女性的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部位)比男性大30%左右,这使得女性思维切换迅速,情感也更加多变。因此,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往往能有效帮助女性摆脱低落情绪。

03

避免这些错误的安慰方式

在安慰他人时,有些常见的错误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

  • 指责:“你为什么考试之前又不好好复习?”
  • 评判:“你太敏感了,怎么可能会嫉妒自己的好朋友呢?”
  • 否认:“我感觉你并没有生气。”
  • 弱化:“别伤心了,分手而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这些回应方式会让人感到不被理解和接纳,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真正的安慰应该是让对方感受到,他们的感受是被允许存在的。

04

情感验证:建立深层连接的关键

情感验证指的是对一个人的内部体验表示理解和接受,不论是什么样的体验。这种验证并不意味着同意或认可,而是一种对“存在合理性”的承认。

当一个人的情感得到验证时,他们会感受到“我可以这样想/这样觉得”,以及“我的情感是值得存在的”。这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是建立深层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共情能力:

  • 多倾听,少评判:给对方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避免过早下结论。
  • 尝试换位思考: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位置,会有什么感受。
  • 表达理解和接纳:让对方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看到和理解的。

共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时,能够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感受。这种能力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慰他人,也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收获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记住,共情不是要你成为对方的“救世主”,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温暖的陪伴者。在他人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真挚的理解和支持。这种能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培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