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这些安全知识你必须知道
暴雨来袭,这些安全知识你必须知道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引发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据统计,暴雨天气下交通事故发生率是晴天的5倍以上,而极端暴雨天气下这一概率更高。因此,在暴雨天气中,如何保障自身安全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通常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或以上的雨。暴雨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汽供应: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丰富的水汽供应。研究表明,仅依靠降水区气柱内所含的水分是不够的,即使全部降下也只能达到50~70毫米的降水量。因此,必须有外界水汽向暴雨区迅速集中和持续供应。
强烈的上升气流:降水发生在空气上升运动区域,地面或低层空气只有通过抬升才能达到饱和,进而产生凝结。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中,上升运动的强度不同。在积云尺度的小尺度系统中,上升速度可达102厘米/秒,造成的降水强度约102毫米/小时,达到大暴雨的量级。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对流性暴雨是一种热对流现象,大气中的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在物理条件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依靠大气的层结稳定度,后者则需要考虑动力不稳定条件。
暴雨天气安全指南
行人安全注意事项
寻找安全避雨地点:暴雨来临前,应尽快找到安全的室内避雨,如牢固的建筑物或地势较高的场所。避免在涵洞、立交桥下等低洼区域避雨。
远离危险设施:不要在高楼、大型广告牌下躲雨,避免坠物砸伤。远离金属物体,如路灯杆、信号杆等,防止触电。
谨慎涉水:如果路面开始积水,不要贸然涉水,部分井盖可能被掀起。如果必须涉水,应先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雷雨时不要使用手机,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如果在户外,应尽量寻找干燥的绝缘物垫在脚下,双脚并拢,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车辆安全注意事项
控制车速:雨天行车要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数据显示,雨天刹车距离比晴天长至少20%,有时甚至达到两倍之多。
正确涉水:涉水前应先观察积水深度,最安全的涉水高度是不超过轮胎的二分之一。涉水时应保持低速,匀速行驶,避免水中停车或急打方向盘。
避免熄火:如果车辆在水中熄火,切勿尝试重新启动,以免造成发动机损坏。应立即离开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注意“水滑”现象: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积水难以排出,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因此,雨天行车应避免高速行驶,防止发生“水滑”。
居家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房屋安全: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如砌筑防水墙或放置挡水板。检查房屋结构,避免在年久失修的房屋内停留。
断电断气:如果积水漫入室内,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关闭燃气阀门,避免燃气泄漏。
做好防疫准备:洪水过后,要做好防疫工作。保持室内通风,对被水淹过的房屋进行消毒处理,采取相应的防蚊、防蝇措施。
遇到洪水等次生灾害怎么办?
向高地转移: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水上转移:在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浮物进行水上转移。如果来不及转移,应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处暂时避险。
寻求救援: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涝态势和受困情况。如果没有通讯条件,可制造烟火、使用哨子或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注意安全:不要轻易游泳转移,以防被山洪冲走。避免接触高压线、铁塔等带电设施,防止触电。
暴雨天气虽然危险,但通过提前预防和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暴雨天气的安全防范,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