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嘻哈》:从历史角度看说唱音乐的崛起
《中国有嘻哈》:从历史角度看说唱音乐的崛起
2017年夏天,一档名为《中国有嘻哈》的节目横空出世,迅速点燃了全民热情。这档由爱奇艺斥资2亿元打造的大型嘻哈选秀节目,不仅在12期节目中斩获16.2亿播放量,更在豆瓣收获7.1分的高分。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7.4亿,讨论量达984.2万,连续17天霸占微博网络综艺节目实时榜榜首。
这档节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团队和创新的节目模式,更在于它抓住了嘻哈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机。从80年代的萌芽到90年代的初步发展,再到2000年后的黄金期,中国说唱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早在1982年,香港歌手林子祥就在其音乐特辑《精歌妙韵林子祥》中收录了一段纯正的80年代美式风格粤语说唱。1986年,他又发行了被誉为“中文说唱第一曲”的《AH LAM日记》。与此同时,台湾歌手庾澄庆在1987年发行的专辑《报告班长》中,也开创了台湾说唱的先河。
进入90年代,嘻哈音乐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1992年,黄立成、黄立行兄弟与林智文组成的L.A. BOYZ发行专辑《闪》,将纯正的美式HIPHOP音乐带入台湾。同年,戴兵与天宝组建了中国内地第一支RAP组合D.D.节奏,并出版专辑《酷热节拍》。1993年,软硬天师发行的专辑《广播道软硬杀人事件》在各大颁奖典礼上斩获多个奖项,将粤语说唱推向巅峰。
2000年后,中国说唱音乐进入黄金期。各地厂牌和艺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嘻哈文化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然而,真正让说唱音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还是《中国有嘻哈》这档节目。
节目采用剧情化创作模式,通过吴亦凡、潘玮柏、张震岳和MC Hotdog等明星制作人吸引观众。首期节目上线4小时内播放量即破亿,吴亦凡的“你有Freestyle吗?”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选手们的粉丝数直线增长,越来越多的地下rapper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被迅速聚拢的粉丝们所追捧。
然而,节目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制作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地下说唱歌手对比赛的专业度和公平度存疑,赞助商对嘻哈节目的商业价值持观望态度,甚至在节目开机发布会上,除了一个酒类品牌赞助外,连冠名商都尚未落实。但正是这些挑战,让节目的成功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有嘻哈》的爆红,不仅改变了大众对嘻哈文化的认知,更为青年提供了新的表达渠道。它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音乐、服饰等领域的繁荣。同时,节目也引发了对商业化与真实性的深入讨论。在追求“keep it real”的同时,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商业利益,成为了中国嘻哈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有嘻哈》不仅是说唱音乐在中国崛起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它让曾经被视为小众、叛逆的嘻哈文化,真正走进了主流视野,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喜爱的音乐形式。而这种转变,无疑将对中国未来的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