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传奇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传奇人生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6%85%8E/76823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6A0111900
3.
https://www.sohu.com/a/843041438_121629641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749804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BF%E9%87%91%E6%B2%99%E6%B1%9F/1037720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6%AE%E8%AD%B0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6%85%8E
8.
https://m.gushiwen.cn/authorv_58f3c71f76d8.aspx
01

从状元到戍边:杨慎的坎坷人生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背诵唐代绝句。弘治十八年(1505年),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父亲杨廷和,时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疑其刻深,没有被录取。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便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

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然而,他的仕途却因一场政治风波而彻底改变。

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欲为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追尊上号,引发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杨慎作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坚决反对世宗更改其生父尊号,认为这违背了礼制。在争论最激烈时,杨慎率领群臣伏阙哭谏,最终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这一贬谪,让杨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转折。他从京城的状元郎,变成了边疆的戍卒,这一去就是三十余年。然而,这段看似不幸的经历,却成就了杨慎在文学和学术上的非凡成就。

02

文学成就:含吐六朝,独步明代

杨慎的文学才华,早在其青年时期就已显露。他主张学习《春秋》的精纯扼要,推崇六朝文学,反对拟古之风。其诗文创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杨慎的诗歌约有2300首,主题广泛,既有思乡怀归之作,也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内容;写景诗则以细腻清新见长,如《海风行》和《龙关歌》,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等作品语言端雅,避免了俗套;记叙文如《新都县八阵图记》条理清晰,流畅自然。其词与散曲风格清新绮丽,例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描写细腻,言辞华美;而《二十一史弹词》则以其畅达流利的语言广为流传。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以慷慨悲壮的基调,折射出高远深邃的人生哲理,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因其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千古绝唱。

03

贬谪云南:文化的播种者

贬谪云南,对杨慎来说,既是人生的重大挫折,也是其学术和文学创作的转折点。在滇南的三十余年,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投身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他泛览云南之山川风物,著述《滇载记》《滇候记》《云南山川志》诸书,让云南之美传扬天下。他于嘉靖四年(1525年)到达昆明,30多年的时间辗转于昆明、永昌、大理、安宁、建水等地,尤其人生的最后10余年,在友人毛沂的邀请下,定居于昆明西山脚下的高峣村,居所题名为“碧峣精舍”。于此地,杨慎著书讲学、雅集酬唱,其所修撰《云南山川志》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西山之美历历在目,西山之景饱游沃看,杨慎用心、用情之所描绘的西山美景广为传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始终关注民生疾苦。在永昌时,他目睹了因宝石开采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创作《宝井篇》以作应和。“君不见,永昌城南宝井路,七里亭前碗水铺。情知死别少生还,妻子爷娘泣相诉。”真实反映了明代成化、嘉靖年间宝石开采给永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在昆明期间,他还为疏浚海口工程劳民伤财之事,给云南巡抚赵炳然写了《与巡按赵剑门论修海口书》,直陈利害,此事后来终于作罢,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杨慎的博学与才情,也随着在滇游历的丰富,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播,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与张含等“滇南七子”交流,促进了云南汉文化的繁荣。据《新纂云南通志·滇人著述》记载,明代以前,云南的文人学士、著作甚少,升庵充军云南前,云南只有20多人写有著述40多种。杨慎被贬永昌后到明崇祯末年(1644年),在这120余年期间,云南文人学士涨至150余人,著作多达260余种。杨慎对教化滇人,开启边地学风具有重大贡献。

此外,杨慎足迹所至之处,也留下了大量石刻、碑刻。嘉靖七年(1528年)杨慎受李元阳之邀同游点苍山,二人皆留下笔墨,是为“点苍山记”,现碑刻已不存,记载于万历《云南通志·地理志》……杨慎所到之处,文化播扬,名满天下,推动了云南汉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04

人格魅力:正直坚韧,至情至性

杨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正直坚韧的士人。在“大礼议”事件中,他不惜触怒皇帝,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贬谪期间,他没有消沉,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学术和文学创作。

他的诗学主张体现在与友人王廷表的梅花唱和诗中。梅花诗成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时杨慎为先生祝寿,一日赌成梅花诗各一百首存世,后世辑录为《明杨升庵王钝庵先生梅花唱咏百首》。诗歌为唱和之作,反映了中原主流文学在西南边陲的广泛影响。二人梅花诗描绘了梅之时令:早、新、老、古;梅之形态:孤、疏、矮、瘦、未开、半开、全开;梅之色彩:粉、白、红、胭脂、绿萼;梅之品种:杏、腊、风、烟、千叶、鸳鸯、岁剪、双瓣;梅之傍景:盆、瓶、岭、江、溪、谷、钓矶……诗歌重寄托、寓意,重写实、审美,以“离形得似”之笔写尽梅之神韵。

陈田《明诗纪事》云:“升庵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坡、涪翁一派。”此番记载描述了杨慎诗风的前后变化。前期追模六朝诗风,后期之作多为游滇之感悟,渐入苍老、平淡之境。滇云山川风物抚慰了其流放之痛,促成了一代文豪的伟大成就。

杨慎的传奇人生,展现了明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和人文精神。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正直、坚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世的敬仰。正如他在《临江仙》中所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人生的起伏,他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从容的心,用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