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观展 | 明成祖朱棣与《永乐大典》的传奇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观展 | 明成祖朱棣与《永乐大典》的传奇故事

引用
中国新闻网
10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21/06-04/9492390.shtml
2.
https://tv.cctv.com/2022/12/14/VIDEppqCBTLsZBAZ80wqqX7B221214.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4%B9%90%E5%A4%A7%E5%85%B8/360538
4.
http://cul.china.com.cn/2021-06/08/content_41586027.htm
5.
https://www.bl.gov.cn/art/2023/9/14/art_1229712612_59075799.html
6.
https://portmuseum.cn/doc/zl/zlhg/2023n/38430.shtml
7.
https://portmuseum.cn/doc/sx/hdyg/38447.shtml
8.
http://old.counsellor.gov.cn/wsxc/2009-10-24/10295.shtml
9.
https://qb.fujian.gov.cn/qwjy/202107/t20210706_5641392.htm
10.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jrbj/whcy/202006/t20200602_1913312.html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这八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2023年9月8日至11月25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推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特展,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这部旷世巨著的魅力。

01

旷世巨制:《永乐大典》的编纂始末

《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明成祖朱棣的一道诏令。1403年,即位不久的朱棣为了彰显文治武功,命解缙等人编纂一部包罗万象的类书。这部书不仅要汇集天下文献,更要便于检索,因此采用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纂方式。

最初的版本在1404年完成,但朱棣认为还不够完备,于是命姚广孝等人重新编修。这次编纂历时五年,动用了2000多名文儒,最终在1408年完成。全书共计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收录了从先秦到明初的七八千种典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释藏道经等众多领域。

02

历劫飘零:《永乐大典》的流散与回归

然而,这部巨著的命运却颇为坎坷。正本在嘉靖年间重录后便下落不明,副本也经历了多次浩劫。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抢走了大量《永乐大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翰林院一带成为战场,部分《永乐大典》被焚毁,还有一些被用作遮挡弹雨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永乐大典》的回归之路才逐渐顺畅。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将所藏11册还赠中国;同年,商务印书馆将所藏21册全部捐给政府;时任天津市副市长周叔弢也将所藏1册捐给政府。这些珍贵的典籍最终都汇集到了国家图书馆,使其成为《永乐大典》的最大收藏地。

03

文化瑰宝:《永乐大典》的历史意义

《永乐大典》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它保存了大量已佚古籍,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此次展览通过“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五个单元,全面展示了《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珍贵的嘉靖副本影印件,还能通过互动展项感受其纸张之良、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古籍版式、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离不开国家的强盛。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今天,当我们站在国家图书馆的展厅里,翻阅着这部历经沧桑的巨著时,不禁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也为国家的强盛感到自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